第六章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要传也该……
  朱元璋一转头,瞥到似乎还有些懵懂的朱允炆,又心累地收回目光。
  庸才尔。
  【这当然是符合文人利益需求,同时符合文人思想境界的乌托邦般的盛景。经由天顺年间,明朝官方对建文朝态度的进一步转变,例如方孝孺等建文旧臣文集的出版,对建文一朝的追思逐渐在民间兴起。直至正德嘉靖年间,民间开始编纂建文一朝的史料。
  所谓修史,在古代,往往承担着借古讽今的隐喻。正德帝好武,嘉靖帝大礼仪又与文官们打擂台,加之对宦官们累积的不满。他们对创立东厂,复设锦衣卫又武德充沛的永乐大帝颇有微词,就不难理解了。
  比之永乐大帝,偏向文官的建文帝简直是清流。思想影响文字,因而他们在记录史料时候有所偏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需要肯定的是,方孝孺对家天下危害的认知,是旧时代的儒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救国救民的一种反思,但是,从思想到具体的施政治国,还有非常漫长的道路要走,方孝孺不能明白的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需要的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和政治纲领。】
  刚刚朱元璋听明白了,可这时朱元璋又听得稀里糊涂了。
  这中间怎么还有宦官的事情?他不是明确说了宦官不得干政吗?联络前后的意思来看……
  “老四!”朱元璋爆喝一声。
  “这不是我做的!”朱棣迅速推卸责任。
  可惜这当然是他做的。
  朱棣顿了顿,觉得自己推卸责任推得太不聪明,所以反口说:“我现在还没做。”
  “也就是说未来做了喽,”朱樉真是阴阳大师,“哈哈哈,有事‘祖宗之天下’,无事‘未来在变化’。”
  【经历了唐王朝覆灭后的五代十国吃鸡大赛,新生的宋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宋辽和宋金,皆形成了事实上的新南北朝。宋时经济繁荣,南方人口不断增长,南北人口差距比例拉大。】
  【每逢王朝更替,便是人口大量损失之时,元朝国祚仅九十八年,短短一百年遭受两次兵乱,中国人口从宋末宋金约1.1亿人口,降至元时最高峰仅约8500万,其中南方人口约7000万。
  到了明初,人口又损失到约6000万。洪武十四年,北平人口仅为189万,而此时的南直隶,人口为1024万。】
  朱元璋的脸色不太好看。
  他虽说成了帝国的皇帝,却也不能完全摆脱出生的影响,此时就感觉正在被点评的人口数量,要么是他鸡笼里的鸡仔,要么是他放牧的好牛,多几只,少几只,哪里好,哪里差,他可是很敏感的。
  【这还是朱元璋持续不断强制迁富户,设立卫所进行军屯的成果。故土难离,长途跋涉又容易造成死伤,富庶的江南又被苛以重赋。此举常被佐证为朱元璋生性残暴。
  时代有其局限性,文人如此,皇帝如此。朱元璋是以自己的方式打击豪强,遏制地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的进程,且开始消弭自晚唐以来的巨大南北差异。
  朱元璋的告北方官吏檄文就曾写过,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仪,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他重新确立的华夷观,有力的保障了明初的民族大融合。同时朱元璋也意识到,定都南京并不是一个好选择,这座集政治和经济中心为一体的城市,过于靠近江南,很难辐射到寥廓的北方土地。在朱标死前,他就一直在考虑迁都的事,只是很可惜,迫于种种考虑,加之他身体逐渐不行,直至他去世,都没能完成迁都的大业。】
  朱元璋迁都的想法,大家是都知道的。
  若非出去巡视,也许大哥还不会躺在这里呢。
  【而朱棣,这个从北平打到南京的天降猛男,他自上位就着手准备着迁都北平之事,哪怕以他永乐大帝天神下凡马上再造大明的威势,面对靖难后内忧外患的状况,也只能瞒着文臣,悄悄推进,前后准备施行共计十九年。
  他坚定地延续着父亲大移民的政策,佐以绝对强硬的姿态,定都北京。从此开启了有明一代,天子守国门的豪迈气派。
  对于永乐迁都,理由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是为了防卫北方势力,有说是为了南京反对力量,这些诚然都是理由,或许也曾被永乐大帝考虑过。但作为永乐大帝起兵造反至施政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这些不过是他最伟大成就的小小附注。
  朱元璋一手创立的制度,赋予了明朝皇帝高度的中央集权,而永乐大帝正是充分使用了这种力量,完成了从南人政权向统一政权的改变。他继承并发扬了朱元璋的理念。
  他疏通了大运河,再造了北方经济。从此南北沟通,华夷统合,四方臣服,万邦来朝,完成了新的中华“世界体系”的确立。
  不怪历史给他冠以“远迈汉唐”的高度评价。】
  灵堂鸦雀无声,众人讷讷无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aijuxiangzhuyuanzhangzhibozhudihuizaofan/read/97/19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