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够了!
一口能吃成一个胖子吗?
本来叫夏原吉进来,只是为了数学,谁想到,倒还有惊喜在?
朱元璋现在越看夏原吉越顺眼,和颜悦色说:“维喆不急,此事你放在心上,回头慢慢琢磨就好。”
【一,工资低。
明朝工资不高是共识,明初实发粮食没有折奉还行,后期基础工资真的很寒碜。
皇帝们对太医头头们比较荣宠,想了个办法,帮他们在文官系统内挂了虚职,领正四品的俸禄。
那个著名医死两个皇帝却没事的刘文泰就是这种情况,兼了正四品的右通政,实际干的还是太医院的活。
但关键是,底层的医士没有工资。
我们现在读研都有小笔钱,规培医工资看情况,有多有少。
朱棣考虑到了这一层,永乐时始比照天文生例给月粮,有家的月支米五斗(260rb),无家的三斗(156rb)。
就……聊胜于无吧。
这些人背井离乡来到首都,还得自己租房,活得很苦,正统六年,太医院缺员160多,要求补员,来的人也十无一一。】
这一段内容……
大家觉得开始劲爆了。
“这个刘文泰,医死了两个皇帝……还没有被处罚,难道是……”
皇子们对视一眼,各种阴森诡谲的宫廷之变,已经尽在他们脑中了。
朱棡无语道:“也许一切没有这么复杂。也许这个太医,已经是当时最好的太医了。”
皇子们:“……”
一时之间门,倒不知道后代是死于宫廷谋杀更可怜,还是死于太\/祖成祖工资太少太医很菜更可怜了。
【三、治疗方案保守。
这件事,基本上每个朝代都差不多,不管有没有规定医死了要处罚要追责要偿命,这帮皇帝们都喜欢医闹。
所以,御医治病都偏向保守,不敢乱来。
四、捐纳制度
由于国家财政紧张,成化年间门开启了不正当的捐纳制度,花点钱就能当太医。
不正之风盛行,太医们不想着钻研,就想着钻营。刘文泰被史书明文记载行贿,其他没被记载的谁又知道呢?
到了嘉靖年间门,再多花点钱,还能升职。
这就要命了,本来就可怜的底层医士幸幸苦苦考试考上来,辛辛苦苦九年学医熬资历,却被你花点钱就爬到头顶上。
他们不跑路,谁跑路?】
朱元璋一听,暴怒了。
“什么捐纳,不就是买官卖官吗?这成化,听着在正德之前吧,那时候的明朝,不只是明朝中期吗,怎么就到了这地步了?!你就是多抄几个贪官的家,这不也就补贴回来了吗?卖那医士的官,能得几个文?!”
【讲完了明庭内部的问题,就得讲讲外部了。
我们找工作时,会觉得大厂名声大,就算苦点累点007点,当牛做马也想去,大不了就当新手培训营,练一段时间门,出来我还是好汉。
要么觉得,虽然某大学不是211,985,但位于北京上海,地段好,出来找工作就业方便,哪怕生活成本高,学校招牌有点弱,还是想去。
总之,我们必须承认,御医这块招牌,还有官方体制内人脉这件事,都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为什么这些名医毅然决然的舍弃了明朝政府呢?】
听到了这里。
老朱心底,咯噔了一下。
没想到,竟被朱橚那龟儿给说中了,所谓北京大学,竟真的只是北京的一所国子监,他们在每个城市,都设置了国子监?
那这211,985,听上去,竟有些令人害怕。
仿佛这些国子监,竟分了三六九等。
那这样想来,一个城市里,恐怕还不止一所国子监吧?
老朱:“……”
他回想自己刚才说的,未来文风不兴,蓦然尴尬了起来。
这时候,还有朱橚的声音:“爹,果然——”
老朱立刻喝了口茶,果断咳嗽了起来。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他机智地咳过了这尴尬的时候,光幕开始继续了:
【up在这里郑重和大家科普一个概念——儒医。
中医很特殊,它很难学,需要博览群书,了解各类草药和古方的性质,互相辩证,再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对医生的知识素养有很高的要求。
儒所宣扬的仁的理念与医者提倡的济世救人、医者仁心理念有着天然的契合。
医者需要阅读很多书,又想要为医德找理论依据,自然会接触到儒。
反过来,儒者若是想要在当官以外找个新赛道,常见的着眼点总是医。
宋时,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北宋士大夫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