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被内涵到的感觉。继而他们恍然大悟,不再针对朱棣,改为对朱允炆怒目而视:
  好小子,削藩!父皇走了,你就敢来你叔叔们头上动土了?
  削藩,也不意外。
  老朱面无表情瞧了眼朱允炆,再无悲无喜瞟了眼朱棣,在椅子上坐好,继续等待后续内容。
  【人很难背叛自己的阶级;通俗的说,屁股决定脑袋。是皇帝,就想要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就得削藩,区别只在怎么削。】
  老朱不动声色,底下的皇子们也不敢炸刺,只好于焦急之中耐着性子等待。
  【这里必须科普一下,明朝的藩王政策与汉不同,没有实际的封地,没有行政权,财政权,只有军权和某些司法优待,而军权又受到中央的辖制。事实上,明朝初年,外部势力强大,而北方又因为连年征战,十室九空,洪武大帝再吸取宋朝虚弱的教训,让众位儿子带着兵过去,主要目的是拱卫中央,抵御蒙古——或者说骚扰蒙古,次要目的是修生养息,建设发展。洪武大帝之所以给各子分封,除了他拳拳爱子之心外,还是有很深远的考虑的。他分封之后,有朝臣上奏,说这样分封对中央很危险,朱元璋还直接把人给干死了。】
  这倒是些废话,朱元璋不想多听。
  还能有人比朱元璋自己更了解朱元璋吗?
  可惜下句话就证明了朱元璋确实不了解朱元璋。
  【这大臣死得可惜了,因为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削藩了。把亲王五万石的俸禄降为一万石。】
  老老实实的儿子们老实不了了。
  五万石的钱粮变成一万石,一下砍去了八成,是个人都受不了啊!
  再想想时间,还有什么不明白了?
  皇子一伙顿时哭声震天,这哭得可比刚才给朱标哭大声多了:“父皇啊,皇孙是你的孙子,我们不是你的孩子吗?就为了让皇孙安心,你就削得儿子们饭都吃不了,衣都穿不了?你真的忍心吗?儿子为您扛过枪,儿子为您流过血啊!”
  朱元璋:“……”
  看着一众儿子齐心合力,老朱一时也是老虎发不出威来,颇有讪讪。
  【朱元璋的这种削法,一方面可以让中央财政更健康,不必因过多的宗室俸禄吃紧,另一方面,养兵是要钱的,亲王们没有过分充沛的财力,自然很难养得起更大规模的兵。这是通过财政的方式再次钳制藩王们的军权,使之不会脱离主干。朱元璋要的是强干弱枝,决不是完全修剪分枝。】
  兴趣爱好在于文学和植物的周王朱橚听到这里,忍不住说:“父皇,我其实不爱打仗……”又转而对朱允炆说,“大侄子,你真担忧的话,我们不妨换一换吧。”
  换一换,怎么换?
  看朱元璋并没有呵斥,就有其他皇子秒懂,混在周王的声音后嚷道:“我也是,我可以交出军权,能不能换回五万石。”
  “什么换回五万石,这点出息!是保住我们的五万石,再多加点!”
  朱允炆还能怎么办?他现在又不是皇帝,连太孙都不是,礼法辈分在,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唯唯诺诺,连连保证:“叔叔们,您放心,我不敢,不敢……”
  朱元璋看闹成这样,不耐烦拍拍椅子:“行了行了,都闭嘴。”
  皇子们看老爹不耐烦了,也颇有眼色,改哄闹嚎啕为啜泣,收放自如。
  光幕继续:
  【等到建文帝上位当了皇帝,他的想法就又和洪武大帝不同了。他一没有外戚,二没有军功,三不像爸爸朱标那样和祖父共用一个文臣班底。
  他眼看着遮蔽了明帝国大半个北方手握重兵的叔叔们,心中的主要焦虑,自然不是边患,而是自己这皇位能不能坐得稳。他当皇太孙时,就曾问过黄子澄如何削藩,当了皇帝,更是把它当成了头等大事。削,必须削,削他丫的!
  皇帝一发话,大臣们纷纷贡献想法。
  卓敬建议直接改封。高巍请求“加恩”版推恩,让北方的藩王子弟,封去南方,南方的,封来北方,再三不五时问问,识相的给点嘉奖,不识相的揪揪小辫子,三次以上废掉。】
  “哼,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朱樉冷嗤一声,表示自己又不傻,是不会吃这套的。你这种假惺惺的表面工程,当谁看不出来?还想我感恩戴德?做梦!
  【建文帝两种都没有采纳,他恐怕觉得用政治解决藩王问题太慢了。于是他选择了齐泰、黄子澄的另一种建议。】
  这两家伙。朱元璋想。还不错。会出些好建议吧?
  “看你小子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朱樉斜眼。
  【他选择用武力解决政治问题——武力削藩。】
  “我%&*%&……”朱樉。
  皇子们愤怒得太早了。
  【此时是洪武三十一年的八月。就在两个月前,朱元璋刚刚过世。首当其冲的,就是周王朱橚(sù)。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aijuxiangzhuyuanzhangzhibozhudihuizaofan/read/97/19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