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和我老朱作对,结果等我老朱走了,等大明亡了,他们倒又一个个惦念起大明的好来,甚至不惜冒着身家性命的风险,暗藏反清复明之志向?
  难道还数驴子的,打着不走,牵着倒退?
  朱元璋暗暗腹诽道,但无论如何,知道这“麻祖”之所以出现,有可能是文人弄权的结果,他还是很高兴的。
  如此冷静思考以后,朱元璋倒是接收到了光幕这话里的其他关键信息。
  “这麻……麻祖,对我的陵墓跪九叩,说我治隆汉唐,嗯,”朱元璋,“倒是有些眼力。”
  老朱也是需要夸赞和认可的嘛。
  若是这夸赞和认可,还是来自下一个朝代的祖宗,那自然是大好特好。
  不过,若是再想想,这清廷也如元廷一般,是个异族,那原本的十分高兴,也就只剩下分了。
  小民的日子本来就惨。待得异族人统治中原,莫非小民日子会变好?只会更加凄惨!
  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到底,汉人对他们异族而言,不过是个四等牛羊罢了!
  真不知后世子孙是怎样的废材!如此基业都能败坏!若天可怜见,叫咱老朱回到那明末,咱老朱就再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开局一个碗,打了全天下”,到时任是什么顺,什么清,一概跳梁小丑而已,区区山河再造,咱向天再要五百年!
  不得不说是父子。
  因为朱棣此时也在想:
  五百年了,那比马还快的战车总该造出来了吧!有了那玩意儿,就算丢了河山,给我八百战车,绕着北京袭扰之,敌退我进,敌驻我扰,岂不快哉?或者去漠北遛着他们打也行!
  【到了太平天国,孝陵糟了点罪,钟山兵家必争之地,双方在坟头打架,战火殃及,残存的殿宇都焚毁了。】
  这下,众人又惊了。
  “先顺,后清,马上又变成太平天国了?”
  “听着感觉清也和元一样,是个短命王朝啊!”
  “胡虏无百年之运,倒也正常。”朱元璋点评一句,这句话,在对元廷的时候,他就说过了。
  【打完架的洪秀全跑去孝陵,自称不肖子孙,希望老朱在天之灵保佑他驱除鞑虏,还我神州。
  不过我们都知道,他失败了。】
  众人麻了。
  “这太平天国!甚至失败了,那就还是清喽?”
  “不过这“天国”,听上去也不怎么样,仿佛就和那大明王、小明王一样。只知最初的造反名号,不懂得正经治国。”
  朱元璋也很赞同:“确实不像是正朔的样子,手下必没有如宋夫子那般才学的文人。”
  他心中暗暗想道:连驱除鞑虏都没有做到,就来拜我?也太过猴急了吧!
  【再到后来,要引退的孙先生来到孝陵,向老朱禀告自己功成身退,也是非常有意思了。祭文里,他感谢朱元璋再造河山,日月重明之功,而自己,终于使民国一统,算是无罪于老朱了。】
  无论如何,光幕讲这短短几句话的功夫里,大家实在接收到了太过量的讯息。
  连老朱都糊涂了。
  “怎的,怎的进展怎么快,又到了这个姓孙的先生?”
  “孙先生……孙先生……”朱棣皱眉,“明明有帝皇之实,却无帝皇之名,这是为何?”
  “清之后,太平天国,然后叫民国吗?”也有人嘀咕这点,“民国是后辈现在的朝代吗?”
  “若是后辈的朝代,那肯定比清强吧!”
  “顺、清、太平、民若百年,我等五百年,那后辈之朝代岂不是刚刚建立?这个孙先生是退下的开国太上皇?”
  “开国皇帝就退位……他又有了一个李世民儿子吗?”
  “怎么感觉从咱们开始,后面的朝代都很动荡呢。”
  【可惜啊,战火还是未能停止,孙先生没能看到真正和平到来的一天,就已经去世了。】
  “怎的统一了还要打仗?”
  “想那清定和北元余孽一样,在边关作乱不休。”
  “这孙先生要是有个李世民儿子,武德应该也很强吧,还惧怕什么清廷余孽不成?”
  “不用李世民,有老四这种程度的也可以吧。”
  朱棣:“……”
  怀疑你们在内涵我而我也有证据。
  【他在世时曾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抷土”,死后便依愿葬在了钟山。】
  听到这里,朱元璋点点头。
  这孙先生,虽没有真正扑灭战火,但既然统一了国土,倒也算是一个好汉。而这句“向国民乞此一抷土”,倒有些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味道,和他的胃口。
  “不错,和咱做个好邻居吧。”来自老朱的肯定。
  【直到我们建国后,孝陵被列为首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才算是彻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aijuxiangzhuyuanzhangzhibozhudihuizaofan/read/97/20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