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焉会让他们回到皇侄身边,再被奸臣所驱,兴不义之兵,以有生之躯蹈必死之路?”
  将军们:“?”
  皇子们:“?”
  朱允炆:“?”
  您真的把造反说得很清新脱俗义正辞严诶!不知道的,还以为正朔在您!
  难道成为大帝的必要条件是脸皮够厚吗?!
  朱元璋古怪地瞅了朱棣两眼,没说话。
  光幕继续说:
  【朱棣三战,得到了无数补给辎重。在这寒冷的北平之夜,相信他是很感激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帮他过冬的。否则,怎么养多出来的八万大宁老铁啊?
  靠我们朱八八那连厕纸都不如的一百万大明宝钞吗?
  或许人的轨迹都有一些些命中注定的小重合吧。
  李景隆,不,也许应该说朱允炆——你就是上苍匹配给我燕王的运输大队长啊。】
  朱允炆与李景隆全都臊红了脸。
  这后辈!怎么能这样损!怎么损起来一套又一套,没完没了了是吗?!
  其中尤以李景隆,一边脸红,一边紧张,偷眼看向老朱:
  陛下会不会生气?
  陛下很生气,但不是生他的气。
  雷霆酝酿的几息沉默后,老朱震怒:
  “竖子尔敢!咱老朱的宝钞,那是宝纸!凭啥说它是厕纸?!”
  老朱撸起了袖子,很想和那后世之辈辩论辩论。
  奈何后世之辈视他如无物:
  【我们重新复盘一下。
  因为李景隆已经围其所必救,所以构成了围点打援的必要条件。在战术上取得了一定的主动权。
  围点打援的抉择,一般是需要主帅判断,是围的兵力多,还是打援的兵力多。
  一、真围点,假打援。其目的是攻克城池,一般选择少量兵力去阻拦援兵,集中大量兵力克城。注意,是阻拦。
  也就是说,无论是骚扰、伏击、佯攻、真的小支部队正面死战,只要达到阻碍对方的救援速度,拖延时间,你就赢了。
  二、假围点,真打援。其目的是为了吃掉援军有生力量。那就说,围城的是少数,要集中兵力,利用我是等待方的时间优势,尽可能的埋伏对方的行进路线。充分利用对方要援城的焦虑心态,包抄,切割对方。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最开始,他为什么会被北京吸引过去?
  他想攻克北京。
  可从他后来又能和燕军对峙6小时看,郑村坝是囤积了重兵的。相当于,李景隆临时又改变了想法。他既要克城,又要打援。
  也就变成了第三种情形,真围点,真打援。
  玩第三种的,太少了,那都得天纵之才才玩的起。比如后来有场著名战役,它的战略思想就是非常规的平分兵力,靠真打城来吸引援军,再真打援军。
  打法过于特殊,制定计划时,将领和指导人也因想法有差,来回反复通信多次才最终下定了决心。
  这样的神仙指导局。对将领,对士兵要求都非常苛刻。
  李景隆玩得了吗?那是必然玩不了的。】
  众人倒是在认真听这段分析。
  傅友德缓缓点头:“不错,这段话说得在理……前两种的思路,都是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以获得胜利。也和这个后辈先前的分析相合了。
  而最后一种,两个方向,两场硬仗,犯了分兵大忌。臣以为,当时做这个决定又打赢的将领必是完全揣摩透了对方将领的所有心思和行军动态,手下之兵又精中之精,才敢行此险招……曹国公,汝尚且不知燕王何在,焉敢如此托大?”
  朱元璋听了这一段,先时的气倒是消了不少,评价道:
  “这后辈,别的时候,促狭太过!唯独在说到打仗时,颇展现了些能耐!”
  虽然那能耐显然不是这后辈的。
  但这些神妙之语,后辈能转述出来,便是其能为了。
  李景隆低头受教。这次受教,心悦诚服。
  朱棣也在沉思。
  这个围点打援的打法,古也有之,昔日汉光武帝刘秀诱攻巨里便是此思路。
  但上面说的,显然是后人系统总结过的。虽然后辈说的较为浅白,实际打起来肯定不是什么兵多兵少就能简单决定。可这种调动敌人的作战思想,符合前面说过的运动战。
  尤其是第二种吃掉有生力量的说法,又有点歼灭战的味道在。
  运动……马……
  后辈说的最多夸的最多的是我对马匹的运用,可是骑马并不是每个士兵都能学会的技能,总归会有步兵,也总归会有步兵对战骑兵的战法。
  后来的人是如何做到保持全军的机动力呢?
  会是……战车吗?
  一种,速度堪比马匹的战车?
  600年后,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aijuxiangzhuyuanzhangzhibozhudihuizaofan/read/97/19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