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英宗朱祁镇时期,他撤掉了宣宗时期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金英,改用了他信任的王振。从此,朝堂开始倾斜。王振的权势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举几个例子来说:其一,他亲自撤掉了朱元璋立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而朱祁镇对此并未过问。其二,各地官员入京时,都要给王振准备礼物。】
【其三,每年十月举行的武将骑射比赛上,朱祁镇看中的人,不过赐一杯酒,但只要是王振看上的人,都会得到重用。】
“干爹,这是孩儿托人从域外拿回来的夜明珠,请干爹笑纳。”
工部右侍郎王佑弓着腰,讨好的将手中包装精美的夜明珠双手递给了王振。
“十二郎,你可真是有心了。咱家看着这个夜明珠不错,很喜欢。”
王振笑容满面的将夜明珠接过。
“说罢,你想要什么?”
“干爹,孩儿想外放,想去江南省。”
工部右侍郎王佑低眉顺眼的说道。
“江南省有人了,你要不然去南直隶吧,那里还有个空缺。”
王振看了一眼说道。
“孩儿谢谢干爹。”
工部右侍郎王佑甚至直接跪下给王振磕了几个响头才起身走了出去。
这一幕,将画面中的众人都给雷住了。
那个王振看起来比王佑还要年轻几岁,没有想到王佑直接认了王振当了干爹。
大明。
“好啊,好的很,这就是朕的大明啊,这就是朕的好臣子啊。现在是大臣认这个王振当干爹,那是不是之后皇帝也要认他做干爹啊。”
朱元璋咬着牙说道。
在场的群臣吓得一动都不敢动。
而在朱元璋身后伺候着的太监们,已经全都跪在了地上了。
生怕自己有个多余的动作直接触怒了皇帝,然后被剥皮实草。
“哎,重八,别发那么大的火气,气坏了身体该如何是好啊。坐下吧,喝点茶。”
马皇后看着神情紧张的众人也是安慰着朱元璋。
看着朱元璋被马皇后拉着坐了下来,众人心中也是缓缓的松了一口气,心中都在感激这马皇后。
“来人,将朱瞻基叫过来。”
朱棣看着天幕中这丑陋的一幕也是脸色一变,对着侍卫吩咐道。
“爹,这。。。”
朱高炽想问何意,但是看到了朱棣冷冷的眼神也是将口中的话咽到了肚子里面。
“爹,你一会打的轻点。你的手劲有点大。”
朱高炽轻声说道。
“哼,你管好自己吧。”
朱棣冷哼一声。
【王振好大喜功,在朱祁镇初立时就劝其“右武”,并在朝阳门外的阅武将台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朱祁镇登基后六年,王振又怂恿朱祁镇对云南麓川土司思任发用兵,杨士奇、何文渊及刘球等臣僚反对无效。麓川之役由兵部尚书王骥主持,思任发在第二年兵败逃往缅甸,明军继续攻打缅甸,迫使缅甸交出思任发。虽然廷议主张趁机招抚,但是朱祁镇和王振坚持要其到京师请罪,否则继续讨伐,直到八年后,王骥才班师回朝。此役虽稳定了西南边疆,但“大发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对明朝国力是一个不小的损耗。】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七月,即王骥班师回朝的那一年。瓦剌太师也先兵分四路侵扰明朝边境,朱祁镇非常气愤,打算派兵反击。这时,王振建议朱祁镇御驾亲征,显然是对朱祁镇的内心深处了如指掌。
朱祁镇少年登基,有着“雄心壮志”,他一直仰慕大明太祖、太宗北征草原的壮举,因此,听了王振的建议后,心生向往。
于是,他下旨御驾亲征,并在两天后便即刻出发。】
画面一转,天幕中出现了朱祁镇的身影。
“朕御极十四年以来,未有异族敢侵犯我大明江山。现在瓦剌竟然敢派兵入侵我大明朝,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决定两日后出兵迎战瓦剌。”
意气奋发的年轻皇帝朱祁镇对着下首的大臣们说道。
当听说皇帝要在两天内御驾亲征,满朝大臣们惊掉了下巴。
“陛下,迎战瓦剌臣等不反对,只是两日内出兵时间太紧张了啊。能否再有半个月的缓冲期啊。”
吏部尚书王直吓得直接跪地劝道。
“是啊,陛下,请陛下慎重啊。两日出兵过于紧张啊。”
大臣们纷纷开始苦劝。
“你们不必再说,朕金口玉言,两日便是两日,如果你们谁办不到,那就军法从事。”
朱祁镇本来以为大臣们会支持他出兵,但是并没有想到大臣们直接反对他出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