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至于江夏…”
徐庶顿了顿,“黄祖庸碌,却镇守要冲,江东孙氏对荆州早已垂涎三尺,迟早会发兵攻打江夏,届时黄祖必定会死于孙氏之手。”
“所以公子欲往,还需得等待时机!”
随后徐庶又略略提了几条如何暗中结交军中不得志的底层军官、如何利用刘表与蔡氏之间微妙的制衡,条理清晰,虽只是大致方向,却已让刘琦有种拨云见日之感。
“元直兄一言,真令我茅塞顿开!”刘琦由衷赞道,兴奋地搓着手。
自那日后,徐庶虽未明确投效,但也未曾开口离去,而是在刘琦的偏院里住了下来,身份超然,似客卿,又似幕僚。
刘琦待他依旧恭敬,凡事也多与之商议。
徐庶则时而指点一二,虽不多言,却总能切中要害。
两人常常在书房密谈至深夜,烛光将两人的身影投在窗纸上。
二人的行为自然瞒不过蔡瑁的眼线,窗外,蔡瑁的眼线缩在角落里,打着哈欠,只当那刘琦是招了个清淡的书生回来解闷,愈发瞧不上眼,回报给蔡瑁的也尽是“刘琦依旧无所事事,终日与那寒士空谈”之类的话。
蔡瑁听了,果然嗤之以鼻,对左右笑道:“我道他招了个什么人物,原来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穷酸!刘琦这小子,也就这点眼界了!”
蔡瑁遂更加不以为意。
偏院之内,刘琦却如获至宝。
刘琦听着徐庶偶尔提及那位隐居隆中的好友诸葛亮“才学胜我十倍”,“有经天纬地之能”,心中那团三顾茅庐的火,烧得越发旺盛起来。
“元直兄,你说,我若再去隆中,该如何才能请动孔明先生?”一日深夜,刘琦忍不住问道。
徐庶捋须微笑,眼中有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孔明非常人,唯以非常之诚,或可动之。”
刘琦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看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已穿透重重阻碍,落在了那片寂静的松林之中。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