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九九四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直到临死前担心邢立骁没钱读书,才将矿脉位置告诉他,希望他能用这个消息换到一笔钱,或者村里的资助,继续求学。

    但他摔伤入院后,为了给他治病,邢立骁早欠下了一笔对当时的他来说是巨款的债务。

    借钱的人也不是因为心善,而是为了挣利息。

    那一年,银行一年以内的贷款利率是百分之七点九二,十年以上的贷款利率为百分之十点八,但他们借款给邢立骁,不论借款期限,利率都是百分之二十。

    且他们约定,在他还上全部欠款前,未还利息都会自动转为本金。

    他找了三家,每家借了两千块,一共借了六千块。按照约定好规则和利率,第一年没有还上钱,第二年光利息他就要还一千四百多,之后逐年递增。

    外公出事前,他才读高二,虽然他成绩不错,有机会竞争市状元,但考上状元,县里带镇里奖金加起来也就几百块,别说本金,连第一年的利息都还不上。

    如果读书期间不还钱,那参加工作第一年,光利息他就要还近三千块。

    而前一年,城镇国营职工,年平均工资都不到一千块。也许未来工资会涨,但对他来说,工资增长速度能不能跑过利息翻倍的速度,是未知数。

    当然,他也可以选择赖账,跟人对薄公堂。

    仅利息翻倍还好说,但加上高额复利,很容易被判定为不合理借贷,何况,当时他还没有成年。

    但农村自有一套运行法则,借他钱的也不是别人,而是村里看着他长大的这些长辈。所以除非他大学毕业后不打算再回来,否则这钱,他不想还也得还。

    也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有恃无恐地把钱借给邢立骁。

    而邢立骁因为未成年,又家徒四壁,没有抵押物,为了外公的病,只能同意他们提出的苛刻条件。

    所以签下借条那天起,邢立骁就放弃了继续读书。

    外公去世后,邢立骁想起他去世前说的消息,心里也燃起过希望。但思考良久,还是决定暂时忘掉这件事。

    原因很简单,他的债主中有人是村里干部的亲属。

    而借他的那笔钱,村干部亲属说是自己攒的,可对方虽然在国营煤矿找了份工作,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钱到底从哪来的,村里人都心知肚明。

    邢立骁很难相信,他将另一条矿脉的位置交出去后,真的能为自己谋到利益。

    这一忘,就是快十年。

    村里发布通知后,邢立骁回来就告诉余兰英,说他要上山挖矿。

    余兰英听后第一反应就是他脑壳坏了,在得知山上确实还有一条矿脉前,她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这是村里捞钱的手段。

    要知道,村里人想上山找矿脉,圈一块区域,就要交一千块。

    虽然东平村因为背靠国营煤矿,村里肯干条件都不错,不管是下矿井还是给人筛煤,月入一两百都不是问题。

    要是会开车,收入就更高了。

    国营煤矿早就撤了销售科,近几年只管出煤,会开拖拉机或者大车的,只要有客户,月入两三千都不是问题。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九十年代迁居沪上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jiushiniandaiqianjuhushang/read/97/6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