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杯斟满,对他们说:“谢谢各位大哥的支持,无以为报,小弟敬各位一杯。”
“不用客气……都是自己人。”
“我们一起干了吧。”有人提议。
又是一轮碰杯高潮。席间了解到玉城市的城市规划,除了开发区,未来还要建学校,玉城市一中也要搬迁。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邓启先和王家发对了一下眼神。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保持开放的心态,海纳百川,道路自然是越走越宽。
送走宾客后,邓启先邀温柏励和王家发留下来,毕恭毕敬地为他们俩人点了一支烟,说:“谢谢两位老大哥帮忙,我会铭记在心,以后假如真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必不忘今天过河搭桥之恩!”
温柏励和王家发笑眯眯地吸着烟。过足烟瘾后,温柏励轻弹烟灰落烟灰缸,说:“谁都会有个高高低低,不就是靠互相帮忙熬过来的吗?挺过去就好了。”长吁一口气,吐出长长的烟雾后继续说:“想好在哪买地皮了吗?”
“今晚听他们说玉城一中也要搬迁,未来学校周边一定会繁荣起来。我想,不如就在那周边买地。一是刚开发,地价较低;二是未来升值空间大,前景明朗。”邓启先不再客气,尽倾所想。
王家发点点头,说:“我看这个想法可行,有办法拿到地吗?”
“应该没问题。今晚请客,一是谢谢两位大哥的鼎力相助;二是联络老朋友,提前向他们打招呼。”邓启先沉吟片刻后自信地回答。
“听他们的口气,玉城市将会进入城镇化的快车道。他们通过发展教育来推动城市建设,这想法不错。”顿了顿,面向邓启先说:“房地产有得做,选对了方向就发狠地干吧!”
有温柏励的支持,邓启先底气更足,做房地产的决心,越发坚定。下一步就是成立公司,拿地、立项、开发的事情了。
“我打算先建一栋商住一体的,位置就选定未来新一中的附近。”
“这个想法不错,不贪多,一步一步来。我和柏励商量好了,准备每人入股20万。”王家发农民出身,说话办事喜欢直来直去。
“那真是太好了。”邓启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看着王家发,又看向温柏励,激动的说:“有两位大哥的入股,启动资金的问题大概解决了。”
原本打算邀请他们入股,一直找不到机会开口,想不到王家发率先提出,正中下怀。万事开头难,资金的问题是一直困扰邓启先的难题,现在一下子解决了,心终于放了下来。比预想的顺利,心情大好。
三人又就公司的名称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各有想法,一时难取得共识。最后邓启先引用上古时期有巢氏率领古人筑巢为室,古人得以安居一处,家园的梦想终成现实的传说,建议公司的名称就叫“三巢房地产有限公司”。
“你这名字太俗了,巢不就是鸟窝吗?我们是建大房子的公司,怎么能和鸟窝相提并论呢?”王家发不理解。
邓启先进一步解释道:“上古时期,古人居无定所,饱受禽兽蛇虺荼毒。后来,有位圣人发现,在树上建筑房屋,既可挡风遮雨,又能躲避禽兽,古人欣喜无比,纷纷效仿。从原始的山洞穴居发展到在树上建房,是一大进步。所以‘巢’字代表的是住房条件的改善。我们三个人致力于改善人民的住宿环境,所以叫‘三巢’,而且……”邓启先看了看他们,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就是筑巢人。我们既要赚钱,又要有筑巢人的理想,要有古圣贤的奉献精神。”
“还是文化人厉害啊!”王家发笑着对温柏励说。
玉城市三巢房地产有限公司,一个新的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工商局申请,租办公室,刻印章,银行开户,注册公司……邓启先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西装革履出入各部门,俨然一成功人士的派头。钱未赚到,确实是风光了好一会!石砰村的村民们又开始议论纷纷,疯传他已经是百万富翁,连陈叔都开始将信将疑。晚饭的时候,趁空问他是不是发达了,怎么突然间像换了个人似的。
邓启先想了想,怎么解释当生活有奔头,人的精神就会焕发光彩?以前当教师的习惯依然没变,总想着如何表达精准,简单明了。
他笑着对陈叔说:“你别听村里的人乱说,我哪里发达了!只是现在活着得劲而已。”
得劲两字通俗易懂,陈叔很容易理解。咧着嘴笑,搓着因为寒风吹而皲裂的双手,说:“得劲好……得劲好啊……”参差不齐的门牙像清水河上的石桥墩,高低错落,说话漏风。
邓启先心中一颤,轻声说:“最近都很忙,有空带你去玉城市里补牙才行。”
“不用浪费那些钱,人老了,谁不脱几颗牙的?我能吃能喝,人没什么毛病就好了。”陈叔坚决反对。
一辈子在农村,节省惯了,不舍得花钱。这是农村老人的普遍现象。邓启先心里明白,也不好再说什么。暗暗下决心,一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