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用气枪打麻雀,只要子弹多,麻雀能用麻袋装。打到的麻雀留一点自己吃,剩余的送去食堂。
玩了两天,江成意犹未尽的又回归到工作上面了。
“老师,老师~。”
“文仪,稳重点,你现在也是研发小组的组长了。怎么了,不会是电弧炉刚组装好没几天,你们就把硅提炼出来了吧。”
江成看黄文仪这样兴奋的样子,内心也是一喜。因为她在把汽车上的开关完成一体控制化后,就带着人员去研发硅材料提炼了。
小型的电弧炉制造和配套设施组装只需要花两三个月完成,而技术施工人员,被江成特殊关照了一下,施工进度提前完成了。
这要是硅提炼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工业提纯,工业硅才是制造芯片的材料。硅晶体制造出来,先不说要省多少进口的费用,光在材料使用上,完全可以不用珍惜了。
石英砂这种东西,要多少有多少。当然了,石英砂和催化材料是不要什么钱。但电弧炉这设备很耗电的,提炼一吨钢材得五百度电左右,所以电弧炉一般只提炼特殊金属。
而硅的提炼,温度需要达到一千八百度左右,用电量更是夸张。一吨硅的炼制得要一万五千度电左右,就算工厂用的是工业电,按照现在的电价,一次炼制也得一千三百块左右的费用。
但这也是值得的,只要炼制顺利,加上后续的提纯工艺,费用也能降到五六毛钱一斤,也就是现在一斤猪肉的价格。
进口价格从四百一斤降到成本只有六毛钱左右,这硅晶体研发还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集成电路复刻的时候,哪怕现在成功率不高,也不用担心浪费材料了。
“不是的,老师你看报纸上的这消息,我们国家制造出数字电子计算机了。”黄文仪回答到,硅的提炼还没有成功,实验一次就上千块的消耗,她和组员得计算好催化物才会实验一次。
“什么,造出计算机了?”江成接过黄文仪拿的报纸来翻阅着说道。
江成对很多历史发生的事情还有时间点都不清楚,后世的一个普通人,谁没事会去关心这个。
但是江成知道黄文仪的历史经历,也明白为什么她对国内造出计算机这样兴奋了。因为在历史上,就是她带领团队组装了我国的首台空间计算机。
现在离黄文仪弄出空间计算机的历史时间还早呢,但是因为江成的强行干涉,改变了她的历史轨迹。
按照历史轨迹,黄文仪现在应该还在进修,进修完后还教了几年学生,然后再制造出合适的半导体三极管,再进行计算机研发组装的。
可现在黄文仪在江成的教导下,已经直接掌握了三极管技术,并且展现了她集成电路的设计天赋。
天赋这东西真的是不讲道理的,她只是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但关于集成电路的设计,她的水平提升的很快,那些在海外留过学的硕士和博士生,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并不一定有她强。
江成仔细看了一下报道,报道上是说以苏联M-3计算机为参考,研制出来的计算机。计算机名字叫‘103机’,成功运行了四条短程序指令。
“文仪,你对计算机感兴趣?”江成询问道。
对于103机,江成有点不屑一顾。虽然计算机对于我国来说很重要,但是这个年代的计算机,体积实在是太大了。103机光主机就有四十平方米,江成可不愿意玩这样的大家伙。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