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吴白问对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四 ↓

白师爷一开口,就把吴开先给整懵了。吴问道:“白先生,如今是天启三年(1623),请问崇祯五年是哪年?”

白师爷道:“崇祯乃新皇年号,崇祯五年(1632)即九年后。”

吴惊道:“难道在下九年后将亡于流寇之手?”

白师爷道:“若我不来,必当如此。”

吴道:“先生既知后世之事,又能逆天改命,必精通相术无疑。请问先生可曾知晓京师的李布衣先生?”

白师爷道:“我南下漫无目的,路过北京时恰逢李先生,正是由他指点,让我至此助你。”

吴开先喜道:“哦,先生也受过李大师指点?你我既因李大师结缘,何不进屋详谈。”

白于是请众人进屋,吴给陈大炮郑义向白师爷做了介绍,三人相互见礼。陈知吴白将长谈,故以游览庄上名义,拉着郑义吴喜告退。

屋里只剩两人,吴道:“李大师他还好吗?”

白师爷道:“大师还如仙人般云游四方,与我恰有一饭之缘,阁下志愿及归期他已告我知之。”

吴道:“原来李大师一直在暗中助我,特让先生来。请问先生高姓大名,籍贯何处?”

白师爷道:“我叫白云飞,乃辽东金州府生员,父母早已亡故。辽沈陷落时我逃至河东②,沙岭之败后我随败兵百姓辗转逃至关内,在京师遇李先生指点来此。”

其实白是现代人,大学毕业因文科无业可觅,只好考公进入大连金州政府部门。然有本事无背景在政府工作,终究不得一展其才。其四十有五时白自知天命,便自请调入文化局任闲职。白在工作之余以博览群书为乐,节假日纵情山水以自娱。某日其孤身前往小黑山①游玩,走了一条无人要去的路,在尽头发现一山洞,便入内探险,不想越走越深,几乎迷失其中,再出来时已至大明天启年间,猛回头,来时通道已成石壁一堵,已无路可回!惶恐无奈之余,他渐渐接受天意如此。是时金兵肆虐辽东,他先应征入伍,又随乱民败军撤入关内,遇李布衣乃是实情。但穿越前的经历说出来,明代人必然无法理解,故白师爷便准备好了这套说词。白云飞这名也是借来的,其父母经历浩劫,文化程度不高,给他起个‘白拥军’这种明褒实贬的搞笑名字,故白穿越后立即弃用。

吴道原来白先生命运多舛,又身负国仇家恨,难怪寻我而来。又问道:“吴某之命真如先生所言?”

白师爷道:“阁下原本时空自当如此,但敝人既然能来,说明时空已变,原世之因已结不出今世之果。”

白师爷在现代看过一本名为《晚明民变》③的书上有吴开先的事迹,听李布衣一提便回忆了起来。双方刚一见面,白即道出,是想给吴留个深刻的第一印象。他穿越能来此,说明此平行宇宙已不是原来的时空,故吴的命运便也不同。

吴道:“我个人之命运倒不重要,我中华之命运又会如何?”

白穿越前的时空,大明覆亡戎狄入主,致使神州陆沉三百年。但穿越后的平行时空将如何发展,是不是会按既有惯性重蹈覆辙,穿越者白师爷也不清楚,但总不能说回天乏力就不做正确的事了,白于是郑重说道:“国运冥冥中自有定数,白某实难窥知。无论结果如何,你我总当‘但行好事,不问天命’,又或曰‘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吴开先虽是一腔热血,但也知改变一个人的成见都很难,何况要去改变国家民族之命,独处时他常感概个人力量太弱,要做的事情太难,时有无力回天之忧。他也想知道和自己有相似志向的人怎么看,白的回答犹如定海神针,让他心中波澜平缓了不少。

吴点点头,又问道:“一个人即使再努力,想要改变自己的宿命都很难,想去改天下的宿命就更难。先生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奋斗一生却只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夜深人静之时,该怎么面对自己?”

白笑道:“这个问题我曾想过四十五年。现在我觉得:人生的成功只有一种,就是按自己的意愿来度过一生。民族救亡确实艰难,万历四十七年以来,多少仁人志士或马革裹尸,或被谗言所害,或为世人讥笑,或将传首九边,或将全家殉难,或将尸骨无存。也许任凭我们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唤奈何。或许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为未来的滔天大火增加些燃料,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或许这世上再没有别人看好我们。但是,这些都无所谓!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有值得追求的理想,并为之付出了努力。至于结果,既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就没必要为其空耗心神。”

吴领悟道:白先生两席话都是一个核心,那就是遵从自己心愿去做事,不要问结果如何;自己总是把结果想得太多,这是在虚耗自己,不如就学白,心无旁骛笃定前行更好。吴道:“白先生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先生仅人生态度,就值得吴某景仰。不过,吴某还想斗胆问先生一句,先生有何本事可匡扶大明社稷?”

白想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jingmingzhiyuxiqibianting/read/87/30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