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钰和宋应星带着两个车间及木工废寝忘食而又兴致盎然地研制了两旬二十天后,第一枝新概念火铳终于诞生了。
新铳的刺刀有一尺半长,为节约成本是用苏钢整体铸造成型,然后经过回火和淬火等多次热处理以增加强度和表面硬度,然后打磨以去除毛刺,抛光以使表面光洁。铳刺呈四棱锥形,尾部弯曲与铳口错开,刺刀尾部是套筒式,直接套在铳管前端,套筒上钻有一个眼,铳管上有一个对应的孔,两者用一个大螺丝连接。装上刺刀后,能对着沙袋连续捅刺五十次不会弯曲断裂。
准星、照门、木架和铁箍这些都算好解决,老大难的还是钻孔和锻打问题。薄宋两位想出了一个提高钻孔速度的办法:在一个长条板凳前架起一个铸铁大厚圆盘,安上摇把,这部分叫旋轮,钻研者骑在长条板凳上,把铳管毛坯固定在铸铁盘中心孔里,用肩膀将钻头顶在铳管毛坯的中心,钻头中心孔与铸铁盘中心孔通过钢制导轨严格对齐,钻头旋刀则是在一根精钢锻打的铁杆前端焊上刀头,另一个人摇动旋轮飞快旋转,带动铳管毛坯转动,钻头渐渐前进,进入铳管深部直至贯通。熟练的工人五天即可钻通一根,然后再镗孔,尾部攻螺纹、研磨和抛光。
铳管制作完成后,宋应星又创造出一种简单实用的烤黑工艺,即在火炉上铺上一层烟煤,控制好适当的温度,把铳管放在烟煤上,经过加热、烟熏、自然冷却,再反复用皮油在表面擦拭,使铳管表面上形成一层黝黑铮亮的薄膜,从而达到铳管防锈的目的。
为解决铳管锻打的难题,薄宋二位又合作完成了蒸汽锻打锤,该装置是把烧开水的蒸汽导入到一个铸铁大罐里,再释放阀门,推动铁砧向下砸落,达成锻打的目的。操作时工人手持毛坯,脚踏踏板即可完成。如此制作省时省力,锻打质量也远超手工,只是特别费燃料。白师爷为此特地开了个煤窑以维持生产。
有了先进的工艺保证后,生产一根铳管的时间从原来的一个多月缩短到了半个月,费用从原来的十多两减少到了六七两,精度从七八十步内精准射击提高到百二十步,杀伤力可以做到在有效射程内打死马和牛,洞穿三层铁甲丝毫不在话下。即使穿着最重最坚固的西洋板甲,也不能保证在新铳的有效射程内生还。
铳托内部挖空一部分,其内可以放置必要的修械小器具,托底用一块椭圆形铁板封装起来,用螺丝固定。这样既能防止磨损,又能提高击打威力。
新铳全长四十七寸,铳管长三十五寸,口径六分二厘,弹丸直径六分,重半两,射速可达一分近两发,整铳全重八斤半,装上刺刀后达六十寸,比一个成年男人高一头;既可远攻,又可近刺,无坚不摧,霸气十足;被黑黝黝的铳口指着,没有人不产生畏惧心理。
吴开先通过定期考核,筛选出射击、装弹、拼刺、保养等四方面最优秀的士兵,给他们配发新铳,并告诫他们要把铳视为身体的一部分,要好好善待它。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平时,丢失了要被处以极刑,故意损坏要从严处罚,保养不善而损坏要扣除薪水,如果铳兵不慎在战场牺牲,其战友有责任要取回其铳,不能让它落入敌人手里,如遇极端情况,也要先把铳做无害化处理。
其实这些规定都算多余,精良的新铳发到手里,已然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是精锐的象征,士兵拿它像宝贝一样供着,平时精心看护,睡觉都要抱着,连他们的媳妇都吃醋不已。为了中止妻子的怨怼,铳兵们便以“老婆可以丢,但铳绝不能丢”应对之。
铳兵有一项特权,那就是可以在每周一天的休息日携铳外出狩猎,堡里给报销五发弹药,猎物则全归个人所有。所以每当有人在家里炖起野味时,旁人都会羡慕地说看那个铳兵又吃上肉了。这是白师爷的主意,旨在提高铳兵的眼力、铳法和定力,这在战场上将大有裨益。打猎形成风尚后,铳兵内部也自然形成了鄙视链,即以猎物个头为尊,如打到熊虎则最为推崇,打到黄羊、麋鹿算是合格,打到狐狼野狗就要被鄙视了,若是只打到旱獭、兔子、山鸡、刺猬等,铳兵伙伴们会群嘲,笑他连弓弩都能打到的玩意儿,也有脸用铳打了拿回来。
当然以靖边堡当前的财力,是无法做到每个士兵都装备铳的,吴开先还是保留了长枪手和长戟兵的建制,并让他们穿上重甲站在前排保护铳兵。
新铳得到大家认可后,为了实现良性循环,白师爷力排众议,开发了一种民用版,相对于军用制式,民用版去掉了刺刀,代之以选配式的插在铳口的匕首,不用烤黑防锈,铳管减少一道抛光工艺,发火装置可选火绳或燧发装置,在铳托上刻出精美的花纹并留下名字和个人印记的留白,铳底托不镂空,可选配铁板或铜板。这种火铳因精准度、威力、美观和选配方式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财主富商们多购置来看家护院,或是在与蒙古人做交易时震慑对方,白师爷定下出厂价六到八两,这虽是普通鸟铳的两三倍也颇为抢手,基本上卖出两枝民用铳便可赚出一枝军用铳的钱来。
白师爷自己成为了新铳的首位买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