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尽量不要轻易离开李家堡,在此地,我李家说话还算有些分量。外面……”
这番话,看似关切提醒,实则是绵里藏针的警告。
潜台词便是,外面很危险,只有在我李家堡的庇护下你才安全,离开了这里,我李家也爱莫能助。
成思行心中明镜似的,李信这是想借王家的威胁,逼他表态,彻底绑上李家的战车。
他脸上不动声色,只是淡淡道:“多谢,李公子,我准备在此开设怀仁堂,还请李公子多多关照!”
“好说,好说!”
冲突暂时平息,成思行开始仔细审视自己的处境。
安身立命,除了武力,还需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座宅子的租金是每年二十四两银子,不便宜,也不算太贵。
他租了一年,稍加修葺,挂上了一块简陋的木牌,上书三个大字怀仁堂。
他原本打算在李家堡镇利用借命术救治百姓,赚取杀戮值,但很快发现,镇上的百姓和流民大多穷困潦倒,自己果腹尚难,哪里有能力去猎取活物?
即便他暗示可以用家养的鸡鸭鹅等活禽替代,响应者也是寥寥,然而,这却意外地打开了一条新路。
一些家境稍好又急需治病的百姓,开始尝试用铜钱或活禽来支付药费。
成思行顺势而为,定下了规矩,重症、急症,需以活物,大小不限,家禽亦可,抵偿生机,普通病症,可视情况收取少量钱粮或以工代赈。
这条规矩一出,最先受益的竟是李信。
李家堡内饲养了不少鸡鸭鹅等家禽,原本只是供给自家食用。如今,这些家禽摇身一变,成了可以换取成神医出手的硬通货,而且价格远比市场价高出不少。
李信乐得借此与成思行维持关系,并小赚一笔,便默许甚至暗中推动了家禽的销售。
前来求医的百姓,但凡家中还有劳力的,都愿意用汗水换取亲人康复的希望。
短短数日,怀仁堂的后院便已模样大变,在罗世明这个木工的带领下,所有门窗焕然一新,原本废弃的耳房被清理出来。
一群感激成思行救治了他们家中老人的汉子们,在他的指点下,他们用黄泥混合着草秸,仔细地糊墙,堵塞住每一道可能钻入寒风的缝隙。
最重要的改造,是成思行借鉴了前世北方火炕的原理,指挥着众人砌起了一道独特的火墙。
这火墙厢房、正房、耳房外墙并行,内里留有蜿蜒的烟道,另一端则连接着隔壁灶披间特意加大了的灶膛。
当灶火升起,热量便会顺着烟道流淌,将整面墙壁烘得滚烫,源源不断地向厢房、正房耳房内输送着暖意。
其实也不怕浪费柴火,因为怀仁堂收干柴,不少流民或百姓,用木柴抵药费,怀仁堂每天都有病人,进来就能喝到热水。
耳房内部,则被隔成了两间。
较小的一间,用砖石垒砌了一个方正的水池,内壁用混合了糯米汁的三合土仔细涂抹,力求防渗。
另一间则更为简单,地上挖了浅沟,铺设了陶管,通向院外新挖的渗井,算是解决了最基本的卫生问题。
这便是成思行打造的简易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