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端同时往中间修道?
姜维瞪大眼盯着邓艾。
没理解错的话,后者意思是要派遣一队人去断道的另一侧修路?
快肯定是更快的。
效率直接翻倍了。
问题是:
“如何过去?攀山?总不能从这里起砲把人给抛过去吧!”
邓艾听到后面这句,不禁莞尔。
但很快正色道:
“我看此山,上方陡而下方平,这端陡而那端平。”
“若直接从这端攀山,哪怕山野老樵也不免中途失足。”
“倒不如先从这里下到谷底,然后行至另一端,再攀山而上,如此走更稳妥些!”
真的稳妥么……
姜维下意识往山谷下看。
诚然。
比起上方陡峭得如同一道直线的山势,下方确实要相对“平坦”得多。
但同样是无路可走的。
而且目测从这里到谷底,少说有二十丈高。
一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姜维:“谁过去?”
邓艾不假思索道:
“此计既是我提出的,自该由我牵头。”
“伯约就在这一端主持修路,你我争取旬月内摸到端氏!”
言罢,转回后方去点兵。
姜维一时肃然起敬。
片刻后,邓艾与百余名年轻力壮的军士来到断口附近的崖坡前。
众人先用绳索把必要的补给和工具打包吊降到中部的一个平缓石台,顺便作为后续攀爬的绳梯。
其后邓艾身先士卒,用绳索束腰,厚毡裹身,毫不犹豫往下跳。
之所以要裹毡,是因为深秋时节山风太冷,加上崖坡上尖石、荆棘不少,需要裹厚一些防止划伤。
而有他带头,后续士卒们自无话可说,依次下降。
片刻后,邓艾成功抵达了中部石台。
此时距离谷底还有十余丈高。
歇脚的间隙,邓艾探头往台下张望,忽而皱起了眉头。
“士载,怎么了?”
一个体格敦实,但身手异常灵活的青年也探头上前。
正是新任的哨骑曲军侯,巴西汉昌人句扶。
邓艾点兵的时候,他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愿意跟从。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