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事,我就是太开心了才会这样。
原来,原来我们不是孤军奋战着的,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努力,不畏失败,不惧艰辛,将对建盏烧制的喜爱荣誉骨血,拼了命的坚持着。
这又何尝不是建盏本身给我们传递出来的朴素沉稳,简单而不简约的大气?
我为有这样一批同行而感到无比自豪。
嗯,虽然我还入流,连一件拿得出手的代表作都没有呢,但是有朝一日,我一定会让自己有资格与他们比肩的。
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天气:多云
这几天逛展,跟不少同行聊了聊,发现他们家家都有所谓的曜变产品,虽然比起陆正平的曜变产品或多或少都差了点韵味,但总算都有自己的特色。
看得出来他们所运用的工艺都是不一样的。
我总结了一下,基本都是双挂釉,烧出油滴后再度上釉,人工施以含有铬元素的釉水,再度烧制,达到仿制曜变的效果,这还是稍微高级一点的做法。
更有甚者,烧出油滴后,会在釉上施蓝彩,然后再刷一层透明釉水,再度烧制。
看上去虽然很像是曜变,但相比建盏一次上釉,一次烧成的宗旨,这种做法烧制出来的作品,实际上已经算不上是建盏了。
放在陆正平那里,是根本不能拿上台面上来的废品。
是的,他常说只有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信心的窑工,才会二次挂釉,反复修饰。
而建盏是不需要也不可以修饰的,它的传统工艺不允许它修饰,它所传递的朴素文化更不允许它过度修饰。
这种作品看得越多,越叫我感慨陆正平的厉害。
一次挂釉,一次烧成的曜变,说得轻巧,却是多少人努力一生也无法达到的技术。
啊,我现在人虽然在上海,但我的心已经飞回了南平,好想回去烧盏啊,我心里积累三个月的想法,我好想现在就去试试,总感觉我烧出来的作品,至少要比这些高仿的曜变强一点。
嘻嘻。
2017年8月15日,星期二,天气:多云
回到南平已有将近一个月,一直都在下雨,自从我和老窑工猜测雨水天气可能会影响到建盏形成花纹,我都是选择在干燥的天气里生火烧盏。
但是同时我又在担心雨水天气拉坯,是否会影响到坯的干燥时间,是否会对坯和釉的成分造成影响?
于是我又对这几种变量做了反复的试验,最终将多种单一变量情况下制作的坯分成两拨,放在雨天和非雨天烧制。
最终得到的结果真的是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千差万别,收效甚微。
太难了,想要找到建盏纹路和四大变量的关系真的太难了,感觉根本毫无章法可言。
难怪陆正平从接触建盏到独立研究出曜变烧制技艺足足花了二十几年。
也难怪他不肯教我。
凭什么让我渔翁得利呢?
换做是我也不愿轻易拿出来示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