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但对苏录来说,能有一间独立的书房就谢天谢地了,暂时不能再要求更多了。
不过这终归是小叔小婶的婚房,他得爱惜着,便咬牙决定晚上改用油灯,不用烟熏火燎的松明灯了。
当然,眼下他的经济条件稍稍改善了,也可以对自己好一点了……
苏录在二哥的帮助下,很快把学习的家伙什儿,搬到小叔房里。然后他便端坐桌后,立即做起功课……
今天放学后跟山长聊天,路上碰上三万,回来又‘搬家’,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必须得争分夺秒了。
他先用半个时辰,做完了正常的作业,接着赶紧请老爹上声律课,以免影响他休息……
苏有才今天已经回去上班了。只是上班时间比苏录晚,下班时间比苏录早,所以碰不上。
进入四月中旬,声律课程也来到了对仗训练阶段,但不是原先那种简单的对法,而是要求苏录用《洪武正韵》同韵部字词属对。还须词性相契,韵脚相合。
比如苏有才出‘朝耕’。
苏录对‘暮耘’,从词性上没有任何问题,但苏有才摇头道:
“在《洪武正韵》中,耕属平声‘庚’韵,古衡切;耘属平声‘真’韵,王分切,二者因韵尾对立无法押韵,即‘出韵’。”
苏录思考片刻,改口道:“暮读。”
“为何?”苏有才问道。
“因为‘耕’‘读’皆为动字,合《洪武正韵》‘庚青’韵。”苏录道:“读起来也确实更铿锵。”
“没错。”苏有才点点头道:“因此以后所有对仗都要比照韵书,不可出韵。”
“我尽力吧。”苏录应一声,他就怕那种故弄玄虚的玩意儿。这种知道劲儿该往哪处使的,他反而不担心。
无它,唯手熟尔!
苏有才又以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为例,为苏录分析了‘夜雪’对‘秋风’、‘瓜洲渡’对‘大散关’的虚实相济,又让他照着仿写一联五言出来。
苏录心说,老爹这教学法,还跟山长不谋而合了呢。
他憋了半天,终于捣鼓出了两句——‘驿路梨花落,山村酒旗斜。’
“俗套。”苏有才便批评道。
“那爹来两句不俗套的。”苏录马上虚心求教。
“……”苏有才憋了一会儿,方闷声道:“作诗要有感而发,硬憋出来的那是屁。”
“……”苏录朝老爹两手一摊,对吧?
“咳咳。”苏有才咳嗽两声,赶紧岔开话题道:“记住,‘落’为仄声收尾,下句‘斜’须平声押韵,方合规矩。”
“是。”苏录这倒是听说过。
~~
老爹睡下后,苏录又开始做张先生布置的额外作业,先背三篇程文热热身,然后继续模仿‘夫者.也’等句式,进行起讲排比训练。
这次考试效果不错,苏录也是大受振奋,一连做了十组起讲才收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