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第九章:失联多年的大忽悠刘松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刘松己失踪好久了。微信停更于2016年11月30日,最后一条微信内容配了一张他本人在五台山虔诚膜拜的照片:感恩愿一切苦难我担、所有福归于你们。

    2024年元旦期间,我与原卫利行的老搭档李总和黄冰小聚,提起刘松,黄冰说,这家伙消失7年多了。我的几个大学同学一直都在找他,当年都帮刘松搞了很多钱,有的还投资了他的公司。总共几个亿。

    我认识刘松是1991年秋,就是黄冰从主管财务的副总被丛头短暂提任过渡性CEO时,公司需要一位新财务总监,他就把他的蓝城财院学财务管理的师弟刘松引荐过来,先由我这个主管人事的副总面试。

    刘松大学毕业后分到市审计局,干了两年不安心本职工作、想发财,就辞职下海在旅顺开办了一家生产饮料的小工厂,但一直没干起来。

    第一次见面是在新营业不久的蓝城时尚餐厅“太. 阳. 城”,黄冰请客。刘松身高只有1.6米左右,内蒙汉人,方脸大眼,有点斜视、偶尔说话时还会上翻眼白。胡子拉碴、穿了一套廉价的西服。一副落拓不羁的样子。印象最深的就是说话瞠音较重、中气十足。酒量很大,半斤下肚,本色尽显,开始谈古论今、胡说八道起来。一听就是读了不少传统文化的书尤其是宦海沉浮,江湖侠盗与装神弄鬼之类。

    一个月后到公司上班,从头到脸收拾干净,装上标板溜直的司服,还真有点人五人六的样子了。刘松进入状态挺快,专业和管理两方面的能力逐渐表现出来。在黄冰被免CEO远走日本、法律顾问齐兵上位后又及时站队得到齐的认可。特别是卫利行事件发生后,由于他对公司内幕知之不多,但所居位置重要,所以反而能从更客观更高维度提出一些清奇而适用的意见,表现出临危不乱的素质。得到公司高层的接受和肯定。从而深入参与了卫利行事件处理全过程,为自己积累了难得的管理经验和一定的人脉,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公司的视野和全局意识。

    正是因为看中他的这些优点,所以在创办尚州总公司时我才力邀他联手并推举他为董事长。在公司初创、发展到解体的两年内,我俩的合作特别是对外方面、应该说还是配合默契、分工得当的。尤其在几件大事和危机关头,更是心领神会、智勇双全。

    但是先天的机制问题和人员结构也为最后的分手埋下了伏笔。一是这种没有股权关系、类似挂靠的松散联合体,当每家分公司和老大一旦主要靠自己的实力壮大起来,就自然不服管了。二是6家下属公司除了一家教育公司的创始人是他的同学,其它5位创始人都是我的朋友和同学,他会感觉地位有点被架空和名不符实。但关键问题我俩是共识的,这样下去的搭台唱戏模式最终还是为人做嫁。我和他都面临一个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有自己控制和掌握的核心业务和嫡系团队。

    所以两年后当他主动提出解体分立时我基本没有反对。认为时机也成熟了。各位分公司的老大也乐见其成,所以大家心和气和地吃了一顿散伙饭。有点像万通六君子那样。

    因为这时刘松己通过他最擅长的政商勾连和资源整合,成功贷款一千万元,准备赴京城与大兴县王庄一家乡镇企业合作开发绿色农业。同时倾心维护多年的大学同学、时任财政部部长大秘的关系,为他在这条越走越远的政策扶持现代农业之路、打下了坚实而长期的基础…..

    而我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以贸易和广告为主的第一阶段后,隐约意识到经济发展将进入资本投资和实业发力的第二阶段。所以也积极筹备重归金融界,不久后就成立了中字头深圳金历投资公司蓝城公司,一年后上调深圳总公司任副总裁,干启了两年轰轰烈烈、大起大落的资本运营之战……

    一直在讲我和刘松之间男人和社会的故事也许有些枯燥,不妨说二段刘松的私人情事权且一乐、增加点可读性。

    首先介绍下刘松的校园恋情和婚变。刘松的太太是他的大学同班同学,面容白净,身高1.63,不穿高跟鞋都比刘松高半头。也算班花之一。出身书香家庭。那时的刘松来自内蒙一座偏远小县城,其貌不扬的一个穷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湖与彼岸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jianghuyubian/read/97/14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