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精神故乡:大学、初恋与诗歌 (2/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最后的告别》
  车到春城
  正是子夜
  站台上 灯火通明
  空 无 一 人
  大学时代的诗歌和恋情
  己化做漫天的飞雪
  每一次的经停
  都似最后的告别
  就如这趟记忆的绿皮列车
  每一次驶回故乡
  都是为了走得更远
  列车重启
  穿城而过
  大雪也停了
  2023年11月30日午夜于长春火车站
  望着车窗外灯火辉煌和空无一人的站台,这个我无比熟悉的站台,大学四年八个寒暑假循环往复的站台一一突然眼前出现1984年9月大学毕业季同学们一波波到火车站为奔赴东北、北京和全国各地的同学送行。大家互相拥抱彼此祝愿热泪盈眶,对未来一片茫然却又充满盲目的希望!
  1980年夏,印象特别深的就是高考拿到通知书时,写了第一首所谓的古体诗,按照五言绝句的格式,“天边火烧云,朱户落喜金;醉酒流音乐,圆舞征途新。”。
  9月1日到春城财院报道的第一天,因为对金融专业没有兴趣,加上一看大学校园跟中学差不多,曾想一度退学。但宽敞通达,郁郁葱葱的斯大林大街和古朴端重的日式教学楼吸引并留住了我,让我这个来自乡村和小城的子弟第一次领略了大都市和曾经皇城的气派和魅力!尤其一年后的同一天我在校园食堂邂逅新生师妹,一见钟情,开启了一曲写了三年匿名情书的单相思,一场持续了17年的柏拉图式恋爱,更使我悔不当初生出退学的念头!(关于这段校园恋情本人在写这部长篇小说的同时,已写了一部中篇小说《天堂恋人》并将在《作家》杂志刊表,敬请关注和阅读)。
  此处特取大学时代三个生动的细节和三位传奇性的同学以纪念逝去的青春一一
  一。福贵人李玉琴:开学不久,因为常去学院隔着斯大林大街斜对面朱漆大门的长春图书馆,后来得知那位接待我们的知性而亲切的图书管理员阿姨竟然就是中国末代皇帝和满州国皇帝溥仪的第四任妻子李玉琴,1942年16岁被选入伪满洲国的\"皇宫\"中并被封\"为\"福贵人\",己被改造的没有一丝一毫的皇家风范。为此还特意研究了一下相关历史并去伪皇宫参观考察一番,昔日的荣光不再,徒剩没落和荒芜……
  二。四年唯一五分的写作课:大学四年因为不务正业和奉行60分万岁的原则,所以绝大部份课程都是及格,只有极少的良好。但唯独写作课拿了五分即优秀,还得到任课老师戚露荷女士的肯定和表扬,所写的《牵牛花》一文还被当作范文并在课堂上由我朗诵。一时让我有点受宠若惊和自以为傲!戚老师人如其名,一看年轻时就是个文艺青年。大学毕业三十年纪念聚会时,我们特意把她请来,虽然头发花白但依然优雅,与老人家握手时她像当年课堂上一样清脆地喊出我的名字,不由得心头一热,眼眶湿润……
  三。每次假期返校偷老爸的名牌烟酒分批请客:大学时代每次假期返校时,我都会把家里屯积的好酒好烟及罐头装滿旅行袋偷运走。因为爸爸当时正担任小城财贸办的领导有审批的特权。回到班上在分门别类请同学如球友,文友、寝友,学习好的,混社会等吃喝,借此结交不同团体和爱好的朋友。所以我在同学中人缘和社交较广,为将来进入社会积累了资源和人脉。毕业后去大学讲演或在公司给新招聘的大学生做内训时,常常把大学比为乌托邦,一帮年龄相同,志趣相投的莘莘学子在一座精神孤岛上学习,思考和交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圈层,为未来投身社会的大海,打好基础和航线。
  四。小唐:2023年秋日的一天,我在有“蓝城威尼斯”之称的东港海边散步,意外而惊喜地碰到15年未见的大学同班同学小唐。小唐与我四年同宿舍,是一位五短身材,坚持长跑,性格耿直的的车轴汉子。临毕业前做出一件惊动全院师生的大事:在学校没有援藏名额的情况下,自己主动到省高教厅申请到了一个援藏特例而且还是到最艰苦最偏僻的阿里地区。可谓豪情万丈,特立独行!搞得全校师生为他隆重欢送。这一去就是8年,后获批带着妻儿返回故里蓝城,却落下了醉氧的毛病,每天下午三点多钟都要请假回家睡觉……
  五。老高:此兄身高八尺,仪表堂堂,上大学前是县二人转剧团的男主,声音洪亮高亢。入学后每天晩上到有回音的水房吊嗓,声若洪钟,绕梁不绝。他家境贫寒,但却喜打扮和女色,为此发明一招几乎每周都可穿上新衣服,令友邦惊诧莫名!即每次去百货商店买件新衣,穿一周后去鼓动如簧之舌以各种不合适的理由退货。再去另家商店如法泡之,以至循环往复,不但常装新衣且每次都领回一位社会女子在同学前招摇。大学肄业,口碑较差,找工作不易。后来听说跑到人生地不熟的杭州赢得当地人行某领导千斤的青睐,做了乘龙快婿,仕途顺遂一一真乃人才一表人才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湖与彼岸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jianghuyubian/read/97/14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