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绝处逢生:背靠大树的喘息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2018年的年底,苏州的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起岁末的寒意。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叶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指向灰蒙蒙的天空。这萧瑟的景象,与我当时的心境几乎完美重合。

    华悦旅游的办公室里,虽然依旧坐满了十五名员工,键盘敲击声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但一种无形的、沉重的低气压正笼罩着这里,源头就是我——冯瑞东。每隔几天,我就要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面对电脑屏幕上那触目惊心的财务报表。账上那四十万启动资金,如同阳光下的冰块,以远超我预期的速度迅速消融,眼看就要见底,无限趋近于那个可怕的“0”。

    恐慌,像一条冰冷的毒蛇,悄无声息地缠绕上我的心脏,并且越收越紧。

    我无数次地在脑海里推演、计算,得出的结论都残酷得令人窒息:如果按照目前的烧钱速度和营收水平,很可能撑不到过年,华悦旅游就要关门大吉,我的第一次创业将以惨败告终。那四十万,不仅仅是一串数字,那是我在同程日夜打拼攒下的全部积蓄,是父母眼中儿子在外打拼的“老本”,更是我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全部希望的具象化。它的消失,意味着一切的归零。

    问题的根源赤裸而残酷:市场不认“华悦”这个名字。

    我们拥有充满激情的团队,我自认我们的旅游产品设计得颇具竞争力,服务也足够细致周到。但当我们满怀希望地拨通潜在客户的电话,开场白说道:“您好,我们是华悦旅游……”时,电话那头往往只会传来疑惑甚至不耐烦的回应:“华悦?没听说过。” 然后便是“嘟嘟”的忙音。偶尔有几个愿意听我们说完的,最后也常常会因为对公司资质和信誉的疑虑而犹豫不决。

    能够成交的,几乎清一色是我过去几年积累下来的老客户。他们信任的不是“华悦”,而是我冯瑞东这个人。他们因为相信我这个人,所以愿意把旅行计划交给我这个新成立的公司。这份基于个人的信任让我感动,但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个人信誉的“输血”,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公司规模化、持续化的“造血”。一家无法获得市场品牌背书的初创公司,就像没有根基的浮萍,风雨一来,瞬间飘零。

    那段时间,我表面上维持着创始人的镇定,给团队打气,分析数据,寻找突破口。但内心的慌张与焦虑只有自己知道。常常在深夜,我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城市的霓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当初放弃稳定的工作,豪情万丈地创业,难道真的只是一个不自量力的笑话吗?我对不起跟着我干的这十几个年轻人,他们信任我,把职业生涯的初期交给了华悦,我却可能连他们的工资都快要发不出来了。

    就在我觉得山穷水尽,前方几乎看不到任何光亮的时候,一个意外的电话,像一道闪电,划破了这浓重的黑暗。

    电话是阚泽润打来的。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和声音,我心头一热。阚泽润,以前在上海同程时,闵行区的门店店长,一个能力出众、为人豪爽的北方汉子。我们曾一起在上海滩为同程开疆拓土,算是并肩作战过的“老兄弟”。后来听说他也离开了同程,但具体情况不详。

    “瑞东!听说你在苏州自己当老板了?可以啊!”电话那头,阚泽润的声音依旧洪亮,带着北方人特有的那种直爽和热情。

    “泽润?哎呀,好久没联系了!是啊,搞了个小公司,瞎折腾。”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但内心的苦涩只有自己知道。

    “怎么样?老板当得爽不爽?”他笑着问。

    “唉,别提了。”在曾经并肩作战的老兄弟面前,我稍微卸下了一点伪装,“压力山大,快要揭不开锅了。”

    阚泽润收敛了笑意,语气变得认真起来:“我大概能猜到。自己干就是这样,开头最难。我后来去了携程,现在主要负责华东区线下旅游顾问的推广和合作。我这边有个合作模式,感觉特别适合你现在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家,不是想回就能回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jia0bushixianghuijiunenghui/read/97/1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