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这里有一间民宿 (4/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nbsp;   大姐咯咯一笑,“放心,我每一碗里面,最少给你们滴3滴猪油,那味道...啧啧啧,可美着了!”

    沙盖是一种沙漠里的野生植物。

    煮在面汤里,有点像梅菜扣肉里面的梅干菜。

    味道谈不上有多好。

    但可以补充维生素,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陕北极其缺乏新鲜蔬菜的情况下。

    等到沙盖拌疙瘩做好。

    大姐给里屋的几位女知青,各自端进去一搪瓷碗,又给外屋的男知青盛了一碗。

    然后大姐舀一小半瓢水,倒进刚才拌疙瘩的铁锅里,用铁勺刮刮锅沿,然后拉动风箱把水烧开。

    最后大姐这些清汤寡水的疙瘩汤,仔细舀进盆子,又从陶罐里夹了根黑梭梭腌萝卜条。

    这就是她今天晚上的加餐了。

    趁着大家伙儿在喝疙瘩汤的间隙,叶小川问大姐:“绥得县到脂米县那边,每天有多少趟班车?”

    大姐回道,“每天三趟,不包括过路车。”

    这次绥得下车的知青,估计最少有200多,到300名。

    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人,就算其中一部分需要转车南下,去延岸、安塞县那边下乡插队。

    那最少,还剩下有一半的知青得北上俞林市,去府古、神沐县报到。

    所以,最好还是得预先定好明天的车票才行。

    通过闲聊。

    恰好又打听到这位大姐的两姨的二姐夫,正好是“绥得县汽车运输服务社”的驾驶员,刚好负责跑绥得——脂米这条线。

    于是叶小川便拜托大姐辛苦一趟,赶紧去找她那个二姐夫,帮忙预定一下明天的车票。

    叶小川和大姐在商量预定车票的事情。

    历来不会放过挖苦叶小川的王硕,在旁边冷笑:“哟,没想到,你这一双肩膀担颗倭瓜的孙子,居然还知道未雨绸缪?”

    “预订几人座?”大姐问。

    叶小川回道,“7张坐票。”

    大姐一愣:“后生,我记得你们是8个人啊。”

    瞟一眼裹在被窝里的王硕,叶小川笑,“你订7张票好了,我们其中有一个,那丫不算人。”

    王硕顿时大怒:“孙子说谁呢?!”

    不理会王硕的发飙,叶小川溜回炕上,钻进被窝,安安心心研究起自己脑海里那个柜组。

    这东西,怎么才能启动呢?

    上面那枚没铜钱,又不是什么很罕见的珍品,不过是王莽时期的“货泉”。

    这是一种,王莽天凤元年第四次货币改革的产物。

    从天凤元年,一直流通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

    材质为青铜,钱文为悬针篆,铸造精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ohongniandai0wozaishanbeidangzhiqing/read/97/72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