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怠慢。
在拿到了方案后。
全所上下,包括茅以身在内,已经熬了近1个月的时间,就是为了早日将盾构机拿出来。
而现阶段的成果,也没有辜负他们的努力。
会议室内。
盾构机研制团队,正在总结最近的研究情况。
根据李暮所给的方案。
他们已经基本完成刀盘、土舱、推进系统、管片拼装系统、外壳、密封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的理论探索,进入试验阶段。
但问题,也依旧存在。
比如地质适应性,不同地层对盾构机的设计要求差异巨大。
比如刀盘和刀具的设计问题——
刀盘需要承受巨大的切削力和扭矩,同时保证高效掘进。刀具在硬岩、砂卵石等复杂地层中容易磨损。
又比如地层中的水土压力问题等等
……
茅以身先让年轻的研究员发言,然后再让老研究员们发言。
他准备先从地层中的水土压力问题入手,由易到难,一一解决问题。
不过一轮下来。
众人的意见是有,但却缺少建设性的思路。
听到最后。
他不免长叹了一口气。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问题,一直是他们无法解决的难点。
如果不解决。
那么就可能会出现开挖面失稳、地面变形沉降等等方面的问题。
最关键的,是会影响效率。
按照李暮的方案预计。
他们造出的盾构机,挖掘速度至少都应该在15米每天。
然而实际上的挖掘速度却堪堪达到10米每天。
虽说比起传统的施工方式,已经有了2倍近3倍地提升。
但这显然不够。
想到这里。
茅以身便拿起手边已经被翻得发皱的笔记,准备再从李暮的方案中寻找思路。
但就在这时。
他突然发现一道目光定定地看着自己。
似是察觉到自己被发现。
后者飞快地收回目光。
“高家林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茅以身直接点名道。
闻言,会议室的所有人立刻将目光投向了坐在最后的少年,满是善意。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