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休息过后。
李暮很快又回到研究岗位。
他的第一站,毫无疑问是航空院。
方案是写好了。
但他估摸着恐怕还没有几个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吃透方案的内容。
而结果也不出他所料。
到了地方,跟着唐燕捷来到霹雳-8的研制组。
负责带头的组长,是从空空D弹院过来的陈一简。
看到李暮之后。
他立刻眼睛一亮,走上前道:
“李顾问,您终于回来了啊!”
陈一简望着李暮,目光满是敬佩。
在一开始得知是李暮领头做D弹设计。
他其实不太信任的。
毕竟D弹设计要是这么简单,他们空空D弹研究院,也不会这么久才刚刚能把霹雳-1拿出来。
可李暮用事实给了他十分响亮的一巴掌。
他不仅能。
而且一写,还是5份!
这么多的D弹设计。
哪怕他们空空D弹院,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搞出来。
但李暮只用了15天!
这个速度,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看来陈教授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啊,那我们就不寒暄了,直接开始吧。”李暮道。
闻言,陈一简立刻从会议室的台上走了下来,将位置交给李暮。
他们在看完霹雳-8的初步方案之后,确实有很多的问题。
设计原理很简单,就是采用红外导引头,通过探测目标发动机的热辐射进行追踪。
气动布局是鸭式布局和大长细比设计。
设计思路就是三点,高机动性、全向供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这些内容,都还算是比较清晰。
不过涉及到具体怎么做,就有点抓瞎了。
比如红外导引头技术。
夏国目前这这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老大哥技术援助时留下的遗产。
简单来说,基础有一些,但不多。
听完了问题。
李暮当即开始解答,道:
“这个困难,我们其实可以从6个方面入手解决。”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新型红外敏感材料,提升探测灵敏度和相应速度。”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