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 (1/8)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

    李暮才走出会议室。

    04型个人计算机的基本研制框架,终于被敲定了下来。

    目标主要是三点:运算速度达到5000w次每秒,装载02型操作系统,支持彩色显示,其他方面李暮倒是没有提出太多的改进。

    毕竟以现在的集成电路水平,想要实现后世那种相对完善的个人电脑,还是很有难度。

    因此04型个人计算机,注定只是“过渡的”“实验性的”一个研究项目。

    这些他也在立项之前,就跟王绶觉和苏东莊,以及众多的专家和教授们说明。

    不过众人也没有丝毫的在意,反而纷纷表示理解。

    说实在的,他们也没指望04型个人计算机能够得到量产。

    夏国计算机的升级换代速度确实太快了,淘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研制的速度。

    这也就导致了,有些单位才刚刚收到最新型的02型计算机。

    结果他们这边都在开始研制04型,中间的03型还没多少单位拿到呢,就在名义上被先淘汰了。

    这未免有些过于浪费国家的资源,所以只研究技术,不考虑量产,反倒是好事。

    ……

    离开半导体研究所。

    李暮紧接着又来到了雷达研究所这边,找到所长彭时录。

    后者看到他,热情地将他迎进办公室,一边泡茶,一边和他说着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所的研究成果。

    自从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研制成功以后。

    他们所的专家和教授,便着手开始准备考虑将之装载上飞机的问题。

    只不过这个过程——困难重重。

    不提他们的战斗机性能上的落后问题,在设计上也有许多难点。

    比如天线问题。

    歼-6的天线是马刀天线,主要用于接收信号,增强通讯。

    但这种天线和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并不能适配。

    因此他们正在考虑研发新的天线。

    就在两人说话的功夫,副所长蒋南英带着所里的几位主要专家和教授赶了过来。

    见状,李暮连忙起身打招呼。

    “李顾问,您不用客气,我们也直说了,这次来就是想找您帮忙的。”一位教授开口道。

    他叫林家栋,是五道口技术学院无线电电子学系的教授。

    虽然在后世名声不显,但能力绝对值得信赖,否则也不可能被彭时录和蒋南英邀请,参与到现在的研究当中。

    有他开口,其余的专家教授们也纷纷跟着恳求李暮的帮忙。

    “你们甚至都不问我会不会吗!”李暮心中暗叹。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ohongniandai0kaijudaxueyanjiang/read/97/50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