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人民的科学家(附重要说明) (1/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京工院召开软件工程学习会的事情,很快在报纸上被报道。

    当然,人们早已习惯了李暮时常在报纸上出现,对此倒是没有太过惊讶。

    毕竟比起那些足以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一场学习会,实在是微不足道。

    但紧接着,人们日报的一篇文章《李暮:一位成就伟大科学家,一位心系人民的教育者》横空出世。

    在文章中,详细地记录了李暮捐赠给西北贫困地区的一个县中,那些学生们的故事。

    他们因为家境贫困,只能被迫中断学业,去寻找谋生的生计。

    如果没有意外,一辈子或许都会和他们的祖祖辈辈一般,在大山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

    但李暮的捐助,给了他们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们能够在没有考上大学之前,安心地在教室中读书,而不用担心饿肚子。

    能够获得相对平等的机会,参加那改变一生命运的考试。

    对于这些学生们来说,李暮无疑的最大的恩人。

    在文章的最后,一名学生动情地向李暮道谢道:“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而李顾问,给了我新的人生。”

    ……

    这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几千言,在当日《人们日报》的头版头条上,被加重加粗标记。

    虽说没有照片,但没有一个人,会怀疑李暮所作所为的真实性。

    ——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科学家,他的名字早已人尽皆知,完全用不着用这种方式沽名钓誉。

    大街小巷之中,充斥着人们讨论这件事情的声音:

    “李顾问在乎的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就,而是千千万万夏国人的成就!”

    “怪不得,李顾问先前又搞讲座,又搞学习会原来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建设培养人才!”

    “这才是我们人民的科学家啊!”

    ……

    一时之间,李暮再次成为夏国人民津津乐道的中心。

    人们以前钦佩他的才学,尊敬他的贡献。

    但现在,更加景仰,他个人高尚的品质和道德。

    “人民的科学家”这一称呼,也几乎成为了他的专属代词。

    ……

    京工院。

    高加林在门口徘徊了许久。

    望着一个个结伴走过,脸上满是朝气和自信的学生们。

    他踯躅许久,还是没能鼓起勇气踏入那扇大门。

    “进去了又如何呢,你能听得懂吗?”他在心中安慰自己。

    是啊,不是他不想进。

    只是即便进去了,也没有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ohongniandai0kaijudaxueyanjiang/read/97/50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