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风雷1号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 但直-5不一样,他连资料都是在航空院的档案库里看的。

    虽然也不能说完全提供不了帮助,但这些“帮助”有没有用,还真不好说。

    “60年的时候,我国首座超音速风洞FL-1便在三省空气动力研究所投入使用,目前国内所有的飞行器,基本都靠它完成风洞实验……”王石存先从谷内的第一座超音速风洞聊起。

    而这个风洞李暮也看过相关资料。

    FL-1,也叫风雷1号,根据老大哥40年代AT-1风洞图纸建造。

    它的问世,可谓是困难重重。

    在老大哥撤走人员和设备之后,很多试验,都没有办法完成。

    但夏国的科研人员们,依旧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全机模型横向测力、测压、舵面铰链矩、外挂物测力等从未接触过的技术。

    王石存曾经也参与过该项研究。

    如今回想起来,却有些唏嘘不已,道:

    “我们花费了那么多的力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创造了很多国内乃至世界第一。”

    “但还是没有办法改变,它的技术本身落后于M帝和老大哥的事实。”

    “当然,FL-1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还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它,也没有我们夏国航天航空领域的繁荣发展。”

    FL-1固然不错,可终究是已经落后的技术。

    和国外的差距之大,每每想到,还是令人忍不住扼腕叹息。

    他们并不比外国人少个脑袋,只不过是基础条件和设备实在太差。

    “不过换做是他,或许有可能克服这些困难,做出超越世界的风洞。”王石存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暮。

    要是以前,王石存根本不敢想,有就不错了,还要求这么多做什么。

    但李暮的出现,让他觉得可以想一想了。

    那么多个第一,那么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如果他出手,搞出超越FL-1的风洞,并非没有可能。

    “我听老师说过,现在在国科院担任激波管研究组组长的于洪如教授,一直致力于激波风洞的研究,要不是我现在精力有限,还真想去跟着学习一番。”李暮笑了笑道。

    他当然看得出王石存的心思。

    正好,风洞理论方面的知识他已经看得够多,差不多也该动手去干了。

    不经过实践的检验,看再多的资料,也不过是个移动的图书馆而已。

    当然,在讨论之前。

    李暮还是要先明确一点,自己绝对不能主导研究,

    否则上面万一一个激动,把激波风洞的研发交给他来干,那就尴尬了。

    王石存也没有着急,接着话题道:

    “我听说过他,先后跟过钱炜常、郭淮和林同吉三位力学大师学习过,是个很有水平的科学家。”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ohongniandai0kaijudaxueyanjiang/read/97/50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