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可惜不管是吴有望还是王绶觉,都表示不知道李暮在研究什么。
即便他们知道,也不会说。
“不愧是能够获得国家最高科技一等奖的人啊!”洛教授和蓝教授感慨不已。
……
这边,坐上车后。
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李暮有来到了航空院的研究基地。
刚刚近前,他便看到了站在门口处等着他的唐燕捷和王石存。
“唐院长,王教授。”李暮小跑两步上去,笑着打了个招呼。
还没等他说自己来干什么,唐燕捷便一把抓住他的手,道:“李顾问,您可过来了,我们有不少问题都想和您请教呢。”
“走走,快到里面去,大家都等着呢。”
一边说着,他一边热情地带着李暮往基地里面走。
……
穿过几座实验楼前的空地后,来到会议室。
不过这回倒是没有第一次那么多人,仅仅只有玄鸟-1直升机研制项目组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在。
除了总工程师王石存外,还有物理专家刘振华教授、化学专家叶事兴教授等七人。
见到李暮等人进来,本来正在闲谈的几人立刻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打着招呼。
他们这些科学家的世界很简单,你厉害,我就佩服你。
李暮不仅提出了玄鸟-1直升机的研制计划,更是给出了他们研究的理论框架,要不是实在挖不动,人早就被他们从半导体研究所抢过来了。
闹闹哄哄了半晌,唐燕捷才笑着开口道:“好了好了,大家先安静安静,说正事。”
闻言,众人才慢慢地安静下来,然后各自回到座位。
随后,唐燕捷让王石存安排李暮在一旁坐下,又拿来航空院这段时间对于玄鸟-1直升机的研究报告给他查看。
完成了理论研究后,他们便开始了实验。
但因为种种因素,进度十分不理想。
李暮看了看,不出意料,航空院的众人卡在了材料这一关。
任凭你的理论研究得再好,材料做不出来,那就什么都做不出来。
铝合金这些普通材料倒是好说,但像是碳纤维这种复合材料,目前夏国科研界尚且没有实现技术突破。
历史上,直到60年代中期,国科院闪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才开始验证PAN基碳纤维。
74年开始设计生产线,等到76年,才真正建立起夏国的第一条碳纤维生产线。
距离现在的时间点,有着十二年之久。
……
研究基地的会议室内。
李暮看完报告,沉吟许久。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