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套院子进行估价是本次换房的核心环节。
在估价结束前,房子是无法完成产权交换的。
祝局表示今天就安排人员上门估价,让孟庆丰和唐植桐明天带着相关证件再过来一趟,他会安排专人对接,尽快将换房的手续走完,争取这个星期把手续办妥。
从房管局出来,孟庆丰和唐植桐分道扬镳。
唐植桐先回了一趟家,和张桂芳说了一下房子估分的事情,自己则放下房本、户口本和钱,去了押运处。
押运处这边正集中育南瓜苗,几只母鸡在刚翻的土地上撒欢,刨食着地里的小虫及一些花生米大小的小土豆。
唐植桐觉得它们的好日子可能也就这几天了,等南瓜籽发芽,估计就得把它们关起来。
“科长,有你一封挂号信,我帮你签收了。”一进办公室,马薇就递过来一个档案袋大小的大信封。
“谢谢。”唐植桐笑着接过,瞅了一眼寄信单位,有点眼熟,再看一眼邮戳,应该是军乐团吴佳明寄过来的。
打开一瞧,果不其然,是最新一期的《军艺》,而且里面加了一张稿费汇款单。
啧啧,人家办事周到,唐植桐觉得《小白杨》得提上日程了。
找到里面那篇自己操刀的文章,唐植桐好好欣赏了一番,才将《军艺》放下,把这两天落下的工作集中处理了一下。
忙活手头的活,唐植桐又拿过这几天积攒的报纸学习起来。
凡是出现在单位的报纸基本都是单位订阅的,马薇很自觉,只要是唐植桐没有看过的,都会摞好放在他办公桌上,即便是有如厕需求时,也是紧着日期远的那些拿。
翻到今天的报纸时,唐植桐愣了一下,因为他在头版看到了小球藻,两篇,而且篇幅还不小。
右上方的文章还偏向给动物做饲料,下方的文章中却给出了小球藻富含蛋白质的结论,明确其作为代食品的价值,并点出了已经有地方用小球藻制作糕点、面包等食品。
目的不言而明,鼓励群众培养小球藻。
唐植桐默默地放下了报纸,小球藻是个标志,之所以推广这个作为代食品,是因为很多地方已经采集不到足够多可以入口的食物了。
去年的时候,很多农村在广播的呼吁下,忙完夏收和秋收,再去野外进行“小夏收”和“小秋收”。
“小夏收”和“小秋收”就是大家在村干部带领、分派下,到河堤或路沟等地采摘野菜、野草。
像什么稗草、狗尾草啥的,但凡有果实的都要撸下来带回公社做窝头。
这些草的种子太小,直接吃不好消化,经常是怎么吃进去的,怎么拉出来。
后来,饥饿的人们就换了法子,先把这些草种子上磨磨碎,再做成窝头,勉强用来糊弄肚子。
可野草毕竟不是主食,种子少的可怜,往往一群人忙好几天,还不够吃一天的。
而麦秸、玉米秸的产量要比麦子、玉米要高得多,采集、处理起来也更容易。
饿的受不了的人会将小麦秸秆磨碎,用水和成团,上锅蒸一下,就这么往嘴里送。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