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差别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nbsp;   “嚎什么嚎?看看咱们的社员兄弟,他们叫苦了吗?看看那些还没有麦子高的小社员,他们停下了吗?你们一个个人高马大的,怎么好意思叫苦喊累?!”这回带队老师正在现场,听到学生发出的动静,立马指着那几个害群之马的鼻子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通骂。

    众目睽睽之下,那几个初中生惭愧的低下了头,不光不再出动静,反而在动作上麻利了几分,试图用实际行动洗刷刚才作怪所带来的羞耻。

    半小时时间很快,随着苏庆祥一个招呼,大部分前来参加劳动的职工、学生三三两两的走出了麦田。

    唐植桐不紧不慢的将刚割好的麦子捆好,一手一个拎到地头。

    地头有一辆独轮车,这种车只要捆好,能推十来捆麦子。

    唐植桐又往返几趟,也不管是不是自己割的,只要看到地里没人管的,就捆好拎过去。

    正当唐植桐将麦捆往车上装,要用绳子拢住时,余英跑了过来:“唐大哥,额帮你。”

    “谢谢,你扶着车子,我自己拢一下。”由于独轮车的中部较高,如果没有人扶着,容易失衡。

    在余英的协助下,唐植桐很快将麦捆绑结实。

    独轮车的车轮是木头的,这种车的平衡性不太好掌握,在推车之前,唐植桐吐口唾沫在手心,两手相互搓一下,这样能有效增加手和车把之间的摩擦力,更容易把控车。

    唐植桐捞起车把之间的畔带往自己脖子上一放,两手抓稳车把,下盘扎稳,双腿和胳膊一起发力将独轮车抬了起来。

    余英啥话都没说,默默地走到车前,把车前的拉绳往自己肩上一放,上身前倾,卖力的往前拉。

    虽然木轮的独轮车不太好推,但有余英的帮忙,唐植桐还是轻快了许多。

    一路沉默,待来到麦场,这边除了几个抬着筐的小不点,筐里是他们今天上午的劳动成果——碎麦穗,还有忙着卸麦捆、解麦捆的社员。

    麦捆是用草绳捆起来的,草绳的数量有限,在麦收的时候得循环利用。

    “老乡,辛苦了。”唐植桐见麦场被社员打理的井井有条,也就熄了自己另起一堆的心思,在这停好车子,就地卸货。

    社员见唐植桐很好说话的样子,又穿着四个口袋的衣服,于是在接过麦捆的时候,悄悄问了一句:“领导,咱这都成农场了,怎么不见有收割机过来?”

    “收割机?”唐植桐一愣,机械的名字从一个满口黄牙的社员嘴里蹦出来,多少有些不太搭调,他是从哪儿听说来的?

    “对,收割机!”满口黄牙的社员抬手向西一指,满脸期待的问道:“人家南郊农场、团河农场、红星人民公社已经实现了农业四化,天旱有水,收麦有收割机。现在这边也成了农场,应该也快了吧?”

    (图为1959年红星人民公社天恩大队正收割小麦)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唐植桐挠挠头,所谓农业四化指的是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高产化。

    社员说的这几个农场、公社,唐植桐都有所耳闻,其中南苑农场的来头最大,其他几个也肩负着不同使命,人家起步早、位置高,能初步实现农业四化很正常,可这个农场……

    “哦。”社员听了唐植桐的回答,有些失望,隔壁红星公社不光产量多,社员的生活水平也高,干活都不穿带补丁的衣服呢,而自己这边不干活都得穿补丁裤,什么时候才能过上那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idaohonghuosuiyuezuosuren/read/97/94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