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儿是星期天,等两人来到那几棵桑树下面时,树上、树下的孩子比唐植桐之前见的时候都要多。
“算了,走吧。”每棵树上都有人,小王同学看到这种情况,只能选择带有遗憾的离开。
“明儿吧,我们单位那边也有桑树,明儿我捎带手摘一点回去。”唐植桐本来也不愿意上树,去年的槐花啥的还是用糖跟小孩子换的呢。
“不用了,我就是想跟你一块摘一点,并不是馋这一口。”小王同学摇头拒绝道。
“嗯,这话我信。”唐植桐呵呵一笑,小王同学并不馋,但也是真的喜欢吃。
两人回到家的时候,张桂芳正在守着她的“百宝箱”做套袖。
说是百宝箱,其实是针线箩筐。
这个针线箩筐是老太太用过的,里面装着剪刀、针、线、顶针、碎布头,甚至还有前几年发的选民证。
俗话说:笑脏笑烂不笑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家庭都有这么一个针线箩筐,就连小王同学现在也有一个,里面盛放着针线及她之前做衣服、笔袋、书包等没用完的布头、皮料。
“妈,离凤珍下乡还好几天呢,不着急做套袖,等明儿亮堂的时候再做吧。”四九城的老房子绝大多数都没有后窗户,自己家也不例外,屋里的光线有些暗,唐植桐遂开口劝道。
“这会正得闲,明儿还有明儿的事呢。”张桂芳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句。
“得,那您也要注意保护眼,一副老花镜可不便宜。”唐植桐没放弃,继续劝道。
“我还没到眼花的年纪,你该干嘛干嘛去。”张桂芳不为所动,不过这次抬头瞅了儿子一眼。
“得嘞!正好还有事没干完呢。”唐植桐见劝不动,也就不再劝,等母亲花眼就去配镜呗,反正自家也不缺这副眼镜钱。
唐植桐所谓的正事是合作医疗提案的事,数据有点多,用词也得斟酌,他一直没有完稿。
小王同学今儿早上出门的时候,将厢房的门给关上了,经过一天暴晒,屋里有点热。
绝大多数四九城居民都面临夏日炎热的问题,很多家庭在夏天时都挂门帘子,然后敞开门通风。
门帘子能挡住一些蚊虫,对于保护个人隐私起不到多大的作用,里面的人在干啥,站外面能看个大差不差。
不过暑热无君子,大家顾不得那么多。
“你说咱们把风扇放哪儿好?”打开房门,一进屋,小王同学就开始规划放风扇的位置。
去年两人刚结婚没多久就迎来了夏天,正是你侬我侬的兴头上,每逢要做点啥,都要关门关窗,室内热得很。
今年叶主任给准备了电风扇,小王同学的心思就活络了起来,她不想再体验一次去年蒸笼的感觉。
“回头我再拉条线,接个插排,线长一点。看书的时候就放这边,等睡觉的时候放床尾。”唐植桐打量了一眼屋内,房间不大,但用屏风人为的隔成了三间,想用一台风扇吹遍全屋是不太可能的,只能随用随移动。
“行,那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小王同学喜滋滋的“命令”道。
“好嘞,我办事,你放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