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争相报喜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学院做个人报告时当着全校师生代表的面提出来的设想。

    如果把唐植桐给漏掉,其他系统无所谓,但农机学院肯定会背上一个不那么好听的名声,起码得让人说一声吃相难看。

    教育主管部门对唐植桐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熟悉。

    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桌上是韩海舟帮唐植桐完善的那份简化字方案。

    文字改革虽然由文改委主导,但班子成员跟教育部门存在重叠。

    虽然此时可以说唐植桐已经做出了些成绩,但还不足以让领导们重视。

    唐植桐的名字第二次出现在桌上是被接见后,再次加深了教育部门领导对他的印象。

    人工降雨是第三次。

    短短半年间,成绩接二连三,领导在听完汇报后,沉吟一下,先确定了人工降雨的真实有效性,才对农机学院的工作做了肯定,并夸了唐植桐一句:“唐植桐同志很优秀,是我们大学生的优秀代表!”

    夸完并不代表结束,肯定还要有后续动作,不过此时教育部门也顾不上其他的,着重问了一下生产催雨弹的难度,以及开足马力生产能日产多少枚。

    目前部分地区的干旱是全国皆知的,二流报纸从来就没隐瞒过旱情,只不过都是通过成功灌溉多少多少亩的形式见报罢了。

    关于天灾,大部分地方是不捂盖子的,一方面能体现出干了实际工作,另一方面也为今年秋收后的粮食减收埋下伏笔。

    更何况天灾肯定是存在人力所不及的局限,能遮盖一部分人祸。

    至于下面的粮食短缺造成的困难,很多干部都已知晓,但没几个人敢把这种消息直接捅到天上去,毕竟去年某山的一场会议把这种苗头摁的死死的。

    不上报并不代表不会做些什么,各系统该劝退的劝退、粮食定量该压缩的压缩,有困难各系统自己扛了,如今又出现了“龙王爷”式的降雨神器,肯定是要第一时间往上报的。

    并不是着急表功,在这种时刻,酬功是其次的,主要是将这种办法迅速推广开来,缓解干旱地区的旱情!

    唐植桐对此一无所知,坐在操场上傻乐,连打了三个喷嚏。

    去食堂接姜汤的同学早已回来,这边都回来了,广播里才说食堂免费为学生提供姜汤,要有序排队等等。

    享受了一把消息差的“开水供应部”的同学看唐植桐打喷嚏,拎着暖瓶就过来了:“唐老师,喝一碗吧,预防一下,省的感冒了。”

    唐植桐没有拒绝同学的好意,喝了半杯。

    姜汤的味道怎么说呢,辛辣是从舌头的两侧弥漫至整个口腔的,一口咽下去,从喉咙到食道再到胃里,犹如一口白酒下肚一般,全都热乎乎的。

    唐植桐不太喜欢这种感觉,相比于姜汤,他更喜欢干炒鸡里面的姜片,被油炸过的姜片失水小半,但滋味不减,掺杂上荤香和调味品的滋味,放入嘴中咀嚼,虽然也辛辣,但那种层次感是姜汤无法比拟的。

    由于雨停了,没有了接两个妹妹放学的顾虑,一直等到运动会结束,唐植桐才收拾一下往家里走。

    回到家后,小王同学赶忙打开自己的饭盒,说道:“你可算回来了,凤芝都惦记老半天了。”

    “哦?什么好吃的?”唐植桐看了一眼凤芝,她没有反驳小王同学的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idaohonghuosuiyuezuosuren/read/97/94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