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先生这样的,可忒少了。
“那我就买几本书找他们签名了。”刚结婚那会小王同学就提过这茬,还说将作者签名后的书送给唐植桐,她还记着呢。
“行。见面会不会在晚上吧?晚上就算了,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唐植桐虽然有过收藏的想法,但随着自身位置的变化,有些膨胀了。
现在是求着人家签字,以后说不准就会以送自己签名书为荣呢?
“白天开,现在晚上谁都不乐意出门。”小王同学一边说着,一边开始铺床。
“那挺好,不耽误下班。”唐植桐乐呵呵的点头,对北图的这一安排表示赞同。
至于到时候出席都有哪些作者,唐植桐连问都没问,那些有问题的前几年已经送到了地方上,估计现在还回不来,现在但凡敢签售的,就代表着眼下是没问题的。
也许以后会有问题,到时候把书收起来就是了。
3月15日,星期二。
唐植桐上学的路上寄了一封信,上课时又收到了一封挂号信,是被投递员找到本人签字确认收到的那种。
信是吕丽娴寄过来的,唐植桐打开瞅了瞅,里面除了协助函,还有一封信。
吕丽娴说唐植桐要的数据自己刚着手整理,还要过一阵子才能给出,希望唐植桐不要着急云云。
唐植桐当然不着急,只是感慨吕丽娴的办事效率,自己星期天才去的五棵松,今天就收到了协助函,那说明吕丽娴最晚星期一上午就拿着协助函搞定了妇产医院领导。
因为只有星期一下午寄的足够早,自己今天才能收到信,作为邮政系统的一员,唐植桐对这种时间点一清二楚。
将协助函收起来,唐植桐又回教室上了会课,下课后没有跟着同班同学回教室自习,而是去了科研班。
“唐植桐同志,我们二组对保温箱项目都很感兴趣,决定一起加入这个项目。”唐植桐刚一进教室,施正则立马放下手里的工具,迎了上来。
“欢迎,欢迎!这下我们的队伍又壮大了,相信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肯定能完成研制目标!”唐植桐热情的拉着施正则的手晃了几下。
“你看,我就说没问题吧?你还不放心。”毕彬也在,在一旁朝施正则挤眉弄眼。
加入保温箱项目的事情,施正则之前跟毕彬、二组组员沟通过一次,当时还有几个人没有想好,所以在航空学院的时候,施正则说话就有些含糊,没有表明是全体成员。
“我这不是担心给唐同志造成麻烦嘛。”施正则也不反驳,最大的问题已解决,被朋友调侃两句没啥大不了的。
“不要紧。咱这些人足够了,我非常相信大家,但我也得强调一点,保温箱的事情咱得业余时间干,不能影响科研班的正常项目进展。”唐植桐瞥了一眼一组成员,没人主动过来找自己加入,但总有几个脸上带着跃跃欲试的意思。
唐植桐不打算收一组的人了,虽然吸收一组的同学过来做保温箱可以打陶英杰的脸,但这是邮电学院科研班!
科研班成立的目的是接军口的项目,自己把所有人都吸纳进保温箱项目,军口的项目还怎么开展?不利于团结嘛!
再说,留着一组做个参照物,二组、三组在兼顾其他项目情况下,还比一组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