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钱,想必会让小王同学有满足感吧?路坚的认同说明这东西有市场,更坚定了唐植桐找岳母推广此类小玩意的决心。
两人聊着,从教室里拿上课本,去大教室上大课。
之所以叫大教室,是因为这间教室比普通教室大,里面的桌凳呈阶梯状排列,保证即便是身高矮的同学坐后排也能看到老师黑板上的板书。
所谓的大课,就是将好几个班的同学集中起来一起学习相同的课程。
唐植桐不知道这种做法起源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但几十年后的大学依旧在沿用,而且是世界范围内的那种。
大学课堂与中小学不同,老师进来后没人喊起立,老师先简单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绍。
让唐植桐比较意外的是,上课老师直接说自己是高两级的师哥,由于这两年急速扩招,学校里缺少授课老师,由他来暂代数学课老师。
路坚等人态度比较随意,进了大教室就躲在了教室最后一排。
都是来进修镀金的,重点并不在于学习成绩多好,哪怕不读完全程,中途肄业,回去也是大学生身份……
两节课下来,唐植桐感觉还成,虽然自己在学校里学的东西都已经还给老师,但再一次拿起课本,跟着老师捋一遍,也都能听懂。
“593班的同学,一会回一下教室,有事情要公布。”在老师宣布下课后,唐植桐趁还没有同学离开,大声吆喝了一句。
没办法不吆喝,教室大,自己班同学坐的又比较分散,女生坐在前排,其他同学三三两两的坐中间,像路坚六人主动选择坐后排的非常少。
听到唐植桐吆喝,有些其他班的同学比较诧异,抬头看是什么人大声喧哗。
唐植桐一副无所谓的模样,都是不同班的大学生,谁认识谁?
唐植桐是在推广会议上给干部讲过课的人,在回到3216教室后,直接站在讲台上,等全班同学到齐。
一帮青涩的大学生而已,实在是小场面,唐植桐一点都不憷。
“大家好。周老师让我统计一下需要助学金的人数及等级。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助学金的组成及金额……”唐植桐在讲台上洋洋洒洒,将昨天周老师交代的又复述了一遍。
十来块钱不算多,但足够养活一个大学生,毕竟四九城的普通百姓,不少都是全家四五口人靠一个劳力每月三十来块钱工资养活。
“由于时间紧迫,我就不一一找大家谈话了。有没有同学认为自己不需要助学金?不需要的请举手。”唐植桐话刚落音,宿舍里的委培生就举起了手。
为了防止有人跟风,唐植桐不得不疯狂暗示:“我们六个都是委培生,是有工资领的,在助学金上就不占用大家名额了。请其他同学一定结合自身情况慎重考虑。无论是国家还是学院里,对大家都非常重视,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
唐植桐说完,等了五六秒钟,见无人跟着举手才继续问道:“好了,下面开始统计丙等助学金,如果有同学认为自家经济条件能负担三分之二伙食费,自愿申请丙等助学金的请举手。”
昨晚的时候,唐植桐仔细看过花名册,周老师很细心,在每个新生后面都标注了出身。
也许是邮电系统的特殊性,录取时有所偏重,593班24名高考生全部工农出身,其中10名同学是农村出身,14名同学来自工人家庭。
工人家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