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借着“中韩文化交流年”的东风,以及此前《初恋这件小事》出人意料的成功所营造的良好氛围和商业范例,他很难如此顺利地将这部纯粹中国大陆生产、带有浓郁中国都市气息的《我的野蛮女友》推上韩国的院线。
这种生意,做一笔,就少一分“开拓者”的光环,多一分“渠道商”的标签。
它带来的利润是实实在在的,但对他在韩国文化娱乐产业内部地位的提升,作用有限,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这绝非他想要的长久根基。
他渴望的,是成为像CJ Entertainment、Showbox那样的行业巨擘,不仅在本土市场呼风唤雨,更能将韩国电影、韩国明星、韩国文化成功地推销到海外,尤其是那个近在咫尺、庞大无比的中国市场。
想到这里,郑泰元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中国市场……王盛……
他与王盛的合作看似紧密,《初恋这件小事》的版权交易,《开心家族》的中韩合拍,都展现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但郑泰元敏锐地感觉到,王盛在市场开放上,持一种极其谨慎甚至可以说是保守的态度。
王盛愿意分享的,似乎主要是中国港岛的市场,以及合拍片的机会。
对于让纯粹的韩国电影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王盛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承诺,态度暧昧。
而中国大陆对进口电影的管制,更是众所周知地严格。
除了每年寥寥无几的分账大片名额(基本被好莱坞垄断),以及一些通过“文化交流”渠道引进的影片,外国电影想进入中国内地影院,难如登天。
那堵无形的墙,比任何商业谈判都更令人头疼。
与好莱坞那些拥有全球发行网络和强大谈判能力的巨头竞争那几个宝贵名额?
郑泰元有自知之明,他毫无把握。
他唯一的希望,似乎就寄托在王盛身上。
他梦想着能通过与王盛的特殊关系,获得一种类似“专营权”的东西——成为韩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桥梁,甚至是唯一通道。
不需要多,哪怕一年只能成功运作一部韩国电影在中国大陆正式上映,那他在韩国国内的地位将截然不同。
他将不再是“引进商”,而是手握稀缺资源、能够打开十亿人口市场的“战略家”。
为了这个目标,他必须拿出足够的筹码,加深与王盛的绑定。
除了持续不断的合作项目和利润分享,郑泰元深知,在某些方面投其所好,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回想起王盛对金喜善的欣赏,以及两人之间那若有若无的暧昧。
这给了他一个方向。
于是,在过去的大半年里,郑泰元动用了大量人脉和资源,如同星探一般,在韩国苦苦搜寻。
他要找的,是能媲美甚至超越金喜善的美貌,并且年轻、有潜力、易于掌控的女孩。
年龄最好在十八岁左右,尚未正式出道或知名度不高,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能够被他亲手包装,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或“合作诚意”,呈献给王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