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王总!我们……我们得了!最佳影片!”霍健起猛地转过身,激动得语无伦次,也顾不得什么场合和礼节,一把紧紧抱住了身旁的王盛,用力拍打着他的后背。
王盛被他抱得晃了一下,脸上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畅快的笑容。
他回拍着霍健起的背,声音沉稳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欣慰:“老霍,我说什么来着?这是你应得的!是你拍出了好片子!”
聚光灯瞬间打在他们身上,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许多国际电影人或许对这部中国影片还不甚了解,但东京大奖的份量足以让他们投来敬佩和好奇的目光。
王盛松开霍健起,示意他上台领奖。
霍健起这才如梦初醒,胡乱地擦了擦眼泪,在史栋明和其他剧组成员的簇拥下,脚步有些虚浮却又无比坚定地走向舞台。
从铃木清顺手中接过那座沉甸甸的奖杯时,霍健起的手还在微微颤抖。他站在话筒前,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闪烁的灯光,激动得几次哽咽。
“谢谢……谢谢东京电影节……谢谢评委们……”他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开始,然后切换成结结巴巴的英语重复了一遍:“感谢组委会,感谢所有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北影厂,感谢韩三坪厂长……更要感谢,我们盛影传媒的王盛总经理!”
他的目光投向台下的王盛,充满了感激:“没有他的支持、他的眼光和他的……他的魄力,就没有这部电影的今天!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中国的山、中国的人,但我想,它表达的情感是共通的……谢谢大家!”
他的获奖感言朴实而真挚,再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王盛心中默默想着:加上这个奖项,老韩应该能再争取一下了。
……
消息的传播速度比预想的更快。
东京时间十一月八日晚闭幕式结束后不到两小时,位于京城的北影厂厂长韩三坪,就在家里接到了来自东京的国际长途。
“韩叔,拿了!东京大奖,最佳影片!”
王盛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
“什么?!真的?!太好了!!”
韩三坪猛地从沙发上站起,声音陡然拔高,把旁边的韩佳女都吓了一跳。
……
一些消息灵通的国内媒体,已经通过驻日记者或其他渠道,捕捉到了这一重磅新闻。
十一月十日,星期二。
《中国电影报》、《文艺报》等专业媒体率先发回简讯,以“快讯”形式报道了“中国影片《那山那人那狗》荣获第1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的消息。
到了十一月十一日,星期三,更多的全国性媒体加入了报道行列。
《中国青年报》在文化版块刊发了特约记者张建伟从京城发回的深度报道,标题颇为煽情:《“山·人·狗”征服东京,中国电影静水深流》。
文章详细回顾了《那山那人那狗》的创作历程,强调了其纯粹的艺术追求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并将此获奖誉为“中国文艺片在国际影坛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文中自然少不了对制片人王盛“独具慧眼”和“大力支持”的赞扬。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