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这种氛围下,这些评委也许能接受一部电影,用艺术表达“影射”一些社会问题,但如果导演在他们面前亲口承认:“我们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批判美国社会。”
那就真的呵呵了。
更要命的是,《DROP》的故事发生地在新奥尔良——这是民主党的大本营,蓝得发亮。
你让新奥尔良全程阴雨绵绵,天光不现,那要是评委们要是多想一句,你是不是在暗示咱们民主党的地盘前途无亮?
就更是大事不妙。
“……其实我们的电影从来不是关于美国的问题,而是关于人的问题。”陈诺继续说道,“影片里的雨,是因为卡西安内心的外面映射,而不是什么特殊的滤镜。
这部电影也不是想批判谁,我也好,导演也好,只是想通过这么一个故事,让观众去感受,身处一个巨大的社会洪流里,一个普通人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又是如何在努力证明自己存在意义的过程中,迷失自己的。
我们不是想要对谁说教,我们只是这样一个好故事的讲述者。”
听他这么一说,凯瑟琳·毕格罗脸上闪过一丝笑意,点点头,就坐下了。
接着是下一个。
李安。
李安先是温文尔雅地跟他打了个招呼,说了句“好久不见”,接着才缓缓说道: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在《DROP》里,卡西安的故事显然带有很强的移民色彩。他是一个离开家乡、漂泊在异国的年轻人,故事里充满了孤独、失落与挣扎。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影片最后三分之一,卡西安的情绪变化非常明显。
他从最初的压抑与忍耐,转向了一种强烈的愤怒与反抗,从最开始一个温和勤劳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不折手段的恶徒。
这是否意味着,电影所展现的,其实是一个‘橘生于淮而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
我谢谢你哦,还故意拽了一句中文来为难老子。
他拿着话筒,大大方方的说道:“我跟大家解释一下李导演那句中文的意思。
‘橘生于淮而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大概就是说,同样的果实,换一个地方生长,可能就会变得完全不同。
放在这里,大家应该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
李导演是在问我,卡西安是不是因为漂泊在异乡,被这个社会改变了,从一个单纯温和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不择手段的恶徒。”
他微微一笑。
“但我想说,不。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被环境塑造的恶人的故事。
相反,在我眼里,《DROP》是一个讲选择的故事。
是的,环境会影响我们,但它从来不能替我们做决定。在电影里,他可能失去工作、被歧视、被利用,但这可能发生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卡西安的每一次的妥协,都是自己的选择,是一个人的选择。
这是我的理解。
我希望观众在看到卡西安变化的同时,不是去归咎于社会、归咎于文化冲突,而是去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