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集 免胄吓敌 (4/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四 ↓

仁贵复戴帅盔,横戟上前,喝道:哪个不服,便上前来战!

突厥众将一阵骚乱,忽齐都下马,列拜于地,然后上马,回送便走,更不回顾。

阿史德元珍尚在犹豫,薛仁贵忽举大戟过顶,厉声喝道:众将何不上前击贼!

后面诸将闻令,因率十万唐军纵马奋击,直入战阵,箭射刀劈,尽力拼杀。由是迭经七战,大破突厥叛军,斩首万余级,捕虏二万余人。

阿史德元珍最终率其残部,远遁沙漠。

薛仁贵取得完胜,只恨不曾生擒阿史德元珍。于是奏凯还朝,天子率众臣亲迎出城外犒师,对老将薛仁贵大加夸赞,厚加抚慰赏赐。

随征将士,亦各封赏有差。

薛仁贵至此功德圆满,光照千秋,便于次年在家中安然去世,终年七十岁整。

高宗大为悲悯哀悼,册赠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护灵柩返乡安葬。

历史真相:据《新唐书》记载,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是为蜀汉蜀郡太守薛永之后。薛永之子名为薛齐,因蜀亡于晋,随后主刘禅入关中投降,因而迁至河东汾阴,就此定居。薛齐长子名曰薛懿,生有三子,便将河东薛氏分为三房;次子薛雕,号为“南祖”。薛雕四世孙为北魏河东王薛安都,亦是当世有名战神。薛安都六世孙即为薛仁贵,历历可考,不容置疑。薛仁贵有子五人,长子薛讷,次子薛慎惑,三子薛楚卿,四子薛楚珍,五子薛楚玉。至若《说唐》所云,子名薛丁山,女名薛金莲之谓,纯属子虚乌有。

薛仁贵既死,吐蕃军与唐师又激战经年,唐军受挫,吐蕃乘势入寇河源军。

当时河源守将乃是司马娄师德,字宗仁,乃是郑州原武县人氏。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初任江都县尉,后累迁至监察御史。

唐高宗仪凤三年,李敬玄征讨吐蕃,在河南、河北招募猛士。娄师德虽是文臣,却头戴赤红抹额前往应募。唐高宗大喜,拜为朝散大夫,命其随军出征。

李敬玄战败返回鄯州,娄师德奉命在后收集逃散将士,军队重又振作,因此立功。高宗又命娄师德出使吐蕃,吐蕃敬畏诚服,从此之后数年不敢犯边。娄师德被改任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兼管屯田事务。

因见吐蕃入侵河源军,娄师德奋师出迎,激战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吐蕃败退,西部遂告平定。

天子闻报大悦,以娄师德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

数师德再三辞谢,高宗亲加抚慰:卿有文武材干,颇称其职,幸勿辞也!

永淳元年,有两位名人去世,一为窥基法师,一为药王门掌门孙思邈。

字幕:窥基法师俗姓尉迟,字洪道,乃京兆长安人。

窥基父名尉迟宗,官拜左金吾卫将军、松州都督、江油县公。洪道因在其著述中常署名窥基或大乘基,故后人遂称之为窥基法师。少习儒经,善写文章,容止不俗。

玄奘见而意中,亲度其为弟子,又奉敕选入大慈恩寺常驻僧。应诏参预译经,从玄奘于慈恩、西明、玉华等译场,受业注疏九年。

玄奘圆寂之后,窥基重回大慈恩寺,专事撰述,后云游各地讲经,弘化师尊玄奘所创唯识宗学说。译经有《成唯识论》、《辨中边论颂》、《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异部宗轮论》、《阿毗达磨界身足论》;著作四十三种,现存三十一种,号称百部疏主。永淳元年十一月病卒,年五十一岁。

字幕: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出家学道,世号孙真人。

孙真人博涉经史百家,善谈老庄,兼通佛典,尤善医药。身历北周、隋及唐三朝,世人皆不知其年岁。北周末天下大乱,隐居太白山;隋朝建立之后,文帝杨坚征其为国子博士,托疾不就。唐朝代隋,太宗、高宗屡次征召入朝授以官爵,亦皆固辞不受,九十岁下山,始讲养生之道。

当时名士孟诜、卢照邻等,皆拜孙真人为师,执弟子之礼。

孙思邈另有一个身份,乃是药王门掌门,其门下俗家弟子皆都不知。药王门创于春秋末期秦越人之手,后世称其为扁鹊而不名。

传至东汉末张仲景,又推让掌门之位于神医华佗,曾与汉寿亭侯关羽交厚,遂为魏王曹操所忌,投于监狱,故诈死掩埋,破坟而走,隐姓埋名不出。

到至孙思邈手中,已是药王门第四十一代掌门,与鬼谷门、匠门及骊山派世代交好,是谓四派联盟。

至唐太宗即位之时,孙思邈已近百岁,能言周齐间事。逢魏徵等人撰修齐、梁、陈、周、隋五代之史,恐有遗漏,便屡访孙思邈,听其口述而记录之。

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又著《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以所著医药之学《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最为有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axiazhenxiangji/read/86/3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