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集 突厥十姓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四 ↓

六品京官,专门管理裴行俭家事,直到其子孙能够自立方止。

当年十月,裴行俭灵柩送还原籍,葬于闻喜县东良原。

镜头闪回,补叙裴行俭生平轶事。

裴行俭师从于大唐战神苏定方,是为鬼谷门亲传弟子,武略天下无双;兼且擅长草书、隶书,是位书法名家。

唐高宗曾赐裴行俭白绢,命其书写《昭明文选》,爱其用笔法度,赏赐颇为丰厚。

裴行俭不以武功兵法自夸,却常以文笔书法自矜道:若无精笔良墨,褚遂良不曾常写。不择笔墨优劣,而皆能书写机灵敏捷者,惟我与虞世南而已。

因撰写《选谱》、《草字杂体》等书传世,有数万字之巨。

裴行俭不但文武双全,且又自本门师兄李淳风处习学星占天文,更精通阴阳历法。由是每次行军作战,非但提前预知必胜,且都能预知获胜班师之期。

若预料其败,则必力谏天子罢战,或不肯挂帅,使他人先行出兵对垒。

至其晚年在家隐居之时,曾撰写裴氏兵法七篇,就安置军营、阵势摆列、预料胜负、识别人才等项用兵要素,编写出四十六条经验诀窍。

及裴行俭死后,武则天后使其侄武承嗣上门将此书取走,于是裴氏兵法就此失传。

裴行俭虽然官居高位,但待下极为宽厚,雍容待人。

唐高宗曾赏赐给裴行俭骏马以及珍贵马鞍,属下令史私自骑马奔驰,致马失前蹄摔坏马鞍,于是令史惧罪,吓得逃跑。

裴行俭使人寻找令史回来,照旧任职帐下,若无其事,并未追究。

其因通晓阴阳,深解富贵无常之道,于是从不贪财,甚至视如粪土。

唐军平定阿史那都支之后,缴获无数贵重珍宝。各国首领、将士皆请开眼一观,又恐大帅不肯。未料大帅裴行俭一口答应,并乘机设宴,于席间全部拿出,供诸将传看观赏。

传宝军吏因脚步踉跄,将手中所捧直径两尺大玛瑙盘摔碎。小吏惊怕,叩头出血。

裴行俭于座中笑道:公非故意,何惧如此?

根本不看碎盘,亦毫无不舍之色。班师还京之后,高宗叙功,赏赐给裴行俭金银、器皿三千多件。裴行俭全部分送给亲戚朋友及部下,自己一件不留。

裴行俭有知人之鉴,初为吏部侍郎时,见到前进士王勮、咸阳尉栾城苏味道,当时二人尚且籍籍无名。便谓其二人道:二公后当相次执掌铨衡,仆有后代弱息,愿以为托。

王勮之弟便是王勃,与华阴杨炯、范阳卢照邻、义乌骆宾王皆以文章享有盛名。司列少常伯李敬玄对四人尤其看重,以为此后必然显达。

裴行俭相过四人,却道: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王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邪!杨子稍为沈静,应至令长;余者三人能得令终,便是万幸矣。

既而不久,王勃渡海堕水而死;杨炯终于盈川令任上;卢照邻恶疾不愈,赴水而死;骆宾王随徐敬业造反被诛。王勮及苏味道皆掌典选,悉如裴行俭之言。

裴行俭半生作为将帅治戎带兵,帐下所引偏裨诸将及弟子,如程务挺、张虔勖、王方翼、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皆是当世名将,亦多为鬼谷门传人。

闪回结束,按下裴行俭既死,复说朝中发生之事。

调露元年,朝廷命于灵州南界置鲁、丽、含、塞、依、契等六州,安置突厥降户。

此举一则便于唐廷运送军队、给养,镇压温傅、奉职二部反叛,二则加强对突厥降户统治,使之纳税服役,可谓一举两得。

东突厥寇定州之时,刺史霍王李元轨以空城计退敌,州人李嘉运与虏通谋欲为内应,其事便即泄漏。天子闻报,诏命李元轨穷究其党。

李元轨上奏:当时强寇在境,人心不安。若多所逮系攀咬,是驱之使叛也。臣已独杀嘉运,余者皆无所问,请陛下治臣违旨之罪。

高宗览表大喜道:朕亦悔之。向无霍王,失定州矣。

自是朝廷大事,多密敕问之。

当时唐高宗身体每况愈下,便思长生。因皇叔李元轨入朝,二人闲谈,高宗便问:闻说皇叔与道家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之交,此事有诸?

李元轨:确实有之。

唐高宗:我闻有道之士,皆善养生。此刘玄平是何来历,今有多大年纪?

李元轨:刘玄平乃北齐刘珉之子,因高蹈不仕,被隋文帝杨坚封赠为贞范先生。臣委实不知其年岁,但若依其父曾仕北齐而言,刘玄平今当一百二十岁矣。

高宗问:尚能请至长安,使朕聆听其教诲否?

李元轨摇头道:彼人犹如神龙见首而不见尾,忽在淮南,忽现朔北,只在云深之处,实在无处觅其所踪。

高宗叹道:我虽贵为帝王,直无此仙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axiazhenxiangji/read/86/3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