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 阻封泰山 (5/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四 ↓

而散。

太宗极为不悦,私谓尉迟敬德:朕尝读史,因见汉高祖诛灭功臣,意常尤之,故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令子孙不绝。卿性格暴躁,喜揭别人短处,负功自傲,每直言揭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过失,与宰相不和,又居官之时数犯国法。今当我面尚敢暴打皇亲,则我不在之时,犹不知如何横行霸道,欺凌属下群僚也!朕于今乃知,韩信、彭越遭遇棒杀菹醢,全是此等悍臣咎由自取,并非汉高祖之罪也。国家纲纪,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卿宜勉自修饬,无贻后悔!

尉迟敬德听罢,满面流汗,伏地叩首谢罪;其后又亲至皇叔李道宗府第,谢罪言和。由是始惧王法刑律,因而深自敛戢。

大唐贞观七年春,直太史李淳风上奏:灵台候仪制造过于粗略,只有赤道,未标黄道。推验七曜,并循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夏至极北,而赤道当定于中,全无南北之异,以测七曜,岂得其真?故请改造灵台候仪为浑天黄道仪。

太宗览奏甚喜,复诏准许。

字幕:李淳风,岐州雍县人。其父李播,在隋朝时弃官而为道士,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

李淳风从小被誉为“神童”,在其父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家、阴阳之学。九岁之时,李淳风远赴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十七岁时下山回到家乡,经李世民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

自此而后,李淳风执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充分展其才智,鞠躬尽瘁四十余年。

由是上疏建议改制浑天仪,将古代两重浑仪改为三重,外为六合仪,中间三辰仪,内系四游仪,称为浑天黄道仪。此仪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均可测定。

浑天黄道仪制成,太宗试之极为灵验,加授李淳风为承务郎,令将浑天仪置于凝晖阁。李淳风在研制浑仪过程中,研究古代浑仪发展与特点,写成《法象志》七卷。

贞观七年夏五月,獠民再次反叛。雅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率军攻击,大破之。

镜头闪回,叙述张士贵来历。

字幕:张士贵,字武安,小名忽峍,虢州卢氏(今河南卢氏县)人。

张士贵自幼学武,擅长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聚众揭竿起义,其后归顺唐国公李渊,官拜右光禄大夫。在李渊授意下,随相府司马刘文静前往河南攻城略地,发展势力。

刘文静以张士贵为向导,在河南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张士贵屡建战功,唐公李渊对其大加奖赏。其后便入秦王幕府,跟随李世民荡平群雄,统一全国,屡立战功。

唐高祖武德元年,张士贵跟随秦王西征,消灭西秦霸王薛举及子薛仁杲,立下大功。

张士贵被任命为马军总管,以劣势兵力击败王世充五万马步联军劲旅,创造以少胜多骑兵战例,便由此战成为唐朝开国名将,名望远在程咬金、秦琼之上。

武德二年,张士贵秦王李世民统率下,渡河前往山西并州,击败刘武周割据势力,取得山西会战重大胜利。唐高祖对其破格赏赐,待遇亦在诸将之上。

武德三年,张士贵又随李世民进军河南,大败王世充与窦建德联军。此战之后,遂被授为秦王府将军,成为李世民嫡系心腹。

其后在玄武门之变中,张士贵相助李世民夺位,又立大功。李世民深知玄武门重要,故称帝后立即任命张士贵为“玄武门长上”,成为禁卫军首脑。

历史真相:后世人们提起张士贵,却是《薛仁贵征东》、《隋唐演义》等通俗小说中所虚构抹黑形象。因此便有“薛仁贵征东,张士贵得功”民间定论,张士贵便成奸恶小人。唐高宗宰相上官仪为其亲撰铭文,名为《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墓志铭并序》,对张士贵为李唐王朝出生入死,屡建战功一生给予极高评价。铭文出土,真相大白于天下。

十一月,壬辰,以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为司空。

次月,太上皇置酒未央宫,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

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次年正月,颉利可汗卒,太宗追赠归义王,谥曰“荒”,施行火葬。(本集完)

本章完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axiazhenxiangji/read/86/3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