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集 反复将军 (6/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四 ↓

闻报侯景投梁,即依父亲遗言,启用慕容绍宗为将,命引十万大军南下。

侯景闻说魏军大至,仍派丁和为使,到建康向南梁求救。梁武帝想也不想,即派贞阳侯萧渊明挂帅,亦发十万大军,前去支援;复遣司州刺史羊鸦仁运粮,率军接应侯景。

五月,高澄遣武卫将军元柱引众数万,昼夜兼程追袭侯景,兵败于颖川之北。

侯景虽胜一阵,但因南梁援军未至,乃退保颍川。次日东魏司空韩轨已至,兵围颍川数重。侯景大惧,复愿割东荆州、北兖州、鲁阳、长社四城,遣使向西魏求救。

丞相宇文泰闻之,遣太尉李弼、开府仪同三司赵贵,率兵一万,赴颍川相助。

侯景却恐梁武帝责问,乃遣中兵参军柳昕上奏萧衍:王旅接应未至,死亡交急,臣遂求援于关中,以救目前之危。事不得已,本图为国,望不加罪!

梁武帝倒是通情达理,回书侯景:大夫出境,尚有所专;况始创奇谋,将建大业者?理应适事而行,随机应变。卿诚心归本,何假言辞!

一边下诏,催促羊鸦仕进兵。

六月四日,东魏韩轨闻西魏李弼、赵贵将至,引军还归邺都。梁将羊鸦仁遣长史邓鸣率兵至汝水,李弼、赵贵亦引兵还长安,惟余王思政入据颍川。

侯景佯称拓地,引兵出屯悬瓠,复乞救西魏,宇文泰使韦法保及贺兰愿德领兵助之。

大行台左丞王悦谏道:侯景之于高欢,始厚乡党之情,终定君臣之约,任居上将,位重台司。今高欢刚死,侯景即叛,乃知其所图甚远,终不为人下者。况彼能背高氏,岂肯尽节于明公哉!丞相今增其实力以兵援之,某恐贻祸于将来也。

宇文泰然之,乃以帝命遣使,复召侯景入朝长安。

此时西魏大军已入豫州,长史裴宽明向主将韦法保进言:我闻丞相复召侯景入朝,但侯景生性狡诈,必不肯奉命入关,将军不若伏兵斩之。

韦法保虽然深信其言,然而毕竟不敢图谋侯景,便借口帝诏已出,回师同轨。

王思政亦觉侯景有诈,遂密召贺兰愿德等还师,分布诸军于七州十二郡,静待时变。

侯景至此,乃知西魏已觉己诈,又知梁武帝亦不可侮,遂辞诏不入西魏,寄书与宇文泰道:某虽耻与高澄雁行,但安能比肩明公哉!

宇文泰览书,已知侯景并非真心投降,乃遣行台郎中赵士宪,全部召还前后所遣援助侯景诸军,任其自生自灭。

七月二十五日,梁将羊鸦仁引军进入悬瓠城。

梁武帝闻报,诏改悬瓠为豫州,寿春为南豫州,改合肥为合州。便令羊鸦仁为司、豫二州刺史,镇守悬瓠,西阳太守羊思达为殷州刺史,镇守项城。

八月初一日,下诏大举征伐东魏,遣南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总督诸将。

二十四日,梁武州刺史萧弄璋攻拔东魏碛泉、吕梁。九月十九日,萧渊明屯军寒山,距彭城十八里,使侍中羊侃断流筑堰,二旬而成。

东魏徐州刺史王则拒城固守,羊侃劝萧渊明乘水势大涨以攻彭城,萧渊明不从。

诸将议论军事,萧渊明皆不能对,但云临时制宜。

东魏大将军高澄使大都督高岳救彭城,欲以金门郡公潘乐为副。

陈元康谏道:明公决计不可。潘乐不善机变,不如慕荣绍宗,且乃先王之命。明公但能以赤心相待此人,侯景必不足忧。

高澄大悟,乃以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与高岳、潘乐同行。

早有邺城细作探知高澄部署,走马灯般前来报与侯景,足不旋踵。侯景起先不以为意,闻说高澄派韩轨来征,则对诸将说道:此乃食猪肠小儿,有何能为!

及闻高岳复来,又道:兵精将庸,亦无能为。

及闻慕容绍宗领兵前来,侯景即直惊得以鞭叩鞍,面有惧色道:是谁有此见识,叫鲜卑儿高澄遣慕容绍宗来!若果真如此,必是高王未死邪?

部下诸将听罢,无不惊骇,果真以为高欢未死。

说话之间,慕容绍宗率众十万已兼程而至,率先占据橐驼岘,以待分进合击。

南梁侍中羊侃闻魏军前锋已至,急劝萧渊明乘其远来疲惫击之,萧渊明不从;明晨又劝出战,亦不听之。羊侃由此万般无奈,乃率本部军出屯堰上,观其胜败。

大战在即,高澄使人持节至前敌,改封慕容绍宗为燕郡公,任命为东南道行台,授以开府之权,使其节度三徐、二兖等州军事。

慕容绍宗被幽禁数年,今日一旦重新启用领兵,不由感慨人生无常,复悟当年高欢抑制自己,必是留作今日,为其子高澄所重用。

于是精神百倍,意气风发,率引十万大兵,竟往彭城而来。

字幕:慕容绍宗,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身材魁伟,沉默寡言,胆略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axiazhenxiangji/read/86/3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