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兵锋所指,各镇边将皆望风而逃,或起兵应之,六镇尽为破六韩拔陵所占。
朝廷接到边报大惊,元乂无可奈何。
胡太后虽在幽禁之中,外间耳目尚存,及时得到六镇叛乱消息。于是趁机密见孝明帝及高阳王元雍,与二人定下计策,施行宫变。
结果宫变轻易成功,元乂及其同党皆都被诛,并无一个落网。
胡太后再度临朝听政,诏命大赦天下,改元孝昌。闻说六镇叛军屡败王师,急命派出使节,带重礼出使柔然,求柔然东部可汗阿那瓌出兵助魏平叛。
阿那瓌既奉胡太后诏旨,遂发大军十万,浩浩荡荡向六镇杀来,进攻武川、沃野。
破六韩拔陵遣将迎之,频战不利。六月,阿那瓌攻破武川,复引众西向沃野。
孝昌二年,丁零族敕勒部鲜于修礼亦起兵于定州左人城,恒州、朔州流民纷起响应。
二月,西部高车斛律洛阳又起于桑干河西,与费也头牧子勾连,旋即被秀容酋长尔朱荣镇压。四月,朔州城民鲜于阿胡据城造反,并率流民南下,七月攻克平城。
尔朱荣旋即亦反,率军奔袭肆州,杀北魏刺史,收降猛将贺拔胜。复乘魏军在六镇节节失利,积极网罗北镇酋帅、豪强,以贺拔胜为大将,兵力日盛。
孝昌三年正月,鲜于修礼部将葛荣大败赵郡豪强李元忠,攻克殷州,进围冀州。七月,相州刺史元鉴举邺城投降义军。
魏廷遣源子邕、裴衍攻打邺城,擒斩元鉴,进逼葛荣。
葛荣避敌锋锐,辗转北上,十一月攻克信都,生俘冀州刺史元孚,及本州豪强潘绍等五百余人。十二月复又回兵南下,趁魏军不备奇袭,大败源子邕、裴衍,再次进围邺城。
武泰元年正月,定州长史李裔举中山以降,俘刺史杨津,瀛州刺史元宁亦举城以降。
葛荣连克冀、定、瀛三州,又败据守鄚城之河间大族邢杲,以及割据勃海郡豪强高干。二人不敌义军攻势,各率部曲乡里十余万户南逃。
至此,葛荣拥有燕、幽、冀、定、瀛、殷、沧七州之地,南围邺城,西逼并、肆二州,兵力大盛。
尔朱荣势力也急剧扩大,高欢、段荣、尉景、蔡俊等怀朔豪强并起,先叛玄柔镇高车族首领杜洛周,后又背叛葛荣,皆投奔秀容尔朱部下。
尔朱荣将此四将皆为重用,尤其器重高欢,使其常参军谋。
并州刺史元天穆见尔朱荣势力日盛,暗中与之勾结,劝其袭取洛阳,尔朱荣犹豫未决。
复说莫折念生,因弟天生骄兵而败,遂复遣属下都督杨伯年攻打仇鸠、河池两个寨堡。
东益州刺史魏子建派将军伊祥迎敌,一战击败杨伯年,斩首一千多人。
部将皆向魏子建进言:东益州本是氐王杨绍先封国,城中民众勇悍不驯。南秦州及秦州叛贼皆是杨绍先同族,请先没收其兵械,再以兵围府宅,禁其家人出入,免通消息。
魏子建说道:绝计不可,城中民众数次经历战阵兵火,安抚即可为我所用,急逼则为心腹之患。若依诸公之议收氐王兵器,则必令其复反。
于是将城中民众召集起来,先安抚晓谕,然后逐渐将其父子兄弟分派到外地各郡戍守。如此内外相顾,终无叛者。
东益州虽然暂安,凉州却又大乱。时有北魏凉州幢帅于菩提,引部众拘押刺史宗颖,占据凉州而反。折报入京,魏帝急召群臣朝议。
员外散骑侍郎李苗上奏:兵法云粮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兵众,利于持久。今陇贼猖狂,但无粮资储备,虽占州城,其势在于急攻,迟则离散,坐待崩溃。飚至风举,逆反者求万一之功;高壁深垒,王师有全制之策。若使陇东失守,元志军溃,则秦州莫折念生及张长命等反贼势力便强,长安危弱,国家右臂废矣。陛下宜下旨令主将坚壁而守,不要出战,另命副帅偏将率兵数千出麦积崖,从背后袭击叛贼,如此则秦陇之地群妖自散。
魏帝闻言大悦,乃命李苗为统军,同别将淳于诞分别从梁州、益州出发,往征叛贼。
然而朝廷之军尚未到达,莫折念生便遣高阳王莫折天生率兵来攻陇地。都督元志与莫折天生在陇口交战,元志兵败,弃众跑到岐州自守。
此时东西部敕勒人皆叛北魏,投附于破六韩拔陵。
孝明帝诏令改镇为州,遣兼黄门侍郎郦道元为大使,命去安抚宣慰六镇。时因六镇已全部反叛,郦道元不能成行。
秀容人乞伏莫于聚众攻打郡城,杀其太守。南秀容放牧人万于乞真杀太仆卿陆延,秀容酋长尔朱荣讨伐平之。
莫折念生复遣都督窦双攻打盘头郡,又被东益州刺史魏子建所败。
凉州司马长史宋颖向吐谷浑王伏连筹求救,伏连筹亲自率兵援救凉州。守将于菩提不敢抵敌,弃城逃跑,被伏连筹追上斩之。
于是城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