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平王东迁 (5/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四 ↓

之礼。

周平王:立即复旨,坚决不许!

鲁惠公:我先祖周公,有大勋劳于王室,天下礼乐亦皆系吾祖亲手制作,子孙用之何伤?况天子不能禁秦,安能禁鲁?秦国祖先马夫出身,乃属天子奴隶,何论诸侯!

画话音:若是追根溯源,秦人嬴姓部族本是商朝贵族,世代辅佐商王,只因参与武庚叛乱,故被分割安置,并被罚作奴隶,为周天子养马,以至沉沦数百年之久。虽然身为弼马温,但秦人不减贵族风范,在完成养马任务之外,一直与周边西戎等蛮族战斗,不断扩充领土实力,并趁西周末年乱世起兵,帮助申侯平叛,护送平王东迁。于是秦人便为周平王开国功臣,复从奴隶变成诸侯,恢复当年在商朝地位。岐丰之地左有崤函、右有陇蜀,被山带河、沃野千里,被平王送归嬴氏。自此秦人开疆拓土,便成西陲强国。

事件悬疑:平王东迁,周朝王纲坠落,无力管理诸侯,从此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长达近六百年。今人喜将王权衰落原因,归咎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废长立幼,其实不然。

历史真相:周代以亲亲尊尊为纲,无论分封诸侯,或是宗法继嗣,皆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为则。宜臼母为王后,己为嫡子,故须立为太子。然而宜臼成为周平王后,当政五十年之久,毫无建树;则当初周幽王废嫡立庶,当属英明之举,并非偏心之故。所谓知子莫若其父,周幽王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改立伯服,可谓明知嫡子宜臼,并非治国之才。

再说平王东迁,其实非因躲避犬戎侵扰,而是因二王不能并立。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回京即位,但有在此次政变中失势者逃回周原,扬言废太子叛变,弑君杀父。于是周原地区诸侯以虢公翰为首,拥立王子余,称为携王,宣布宜臼乃属僭越。

虢公乃是武王血亲,且为得力功臣,又世代掌管天子六师,乃是重要屏藩诸侯。周厉王三年,淮夷侵洛,虢公长父伐之不克,导致虢氏在周王室地位下滑,朝中反对者渐多,便皆指其为奸臣。周幽王时,虢石父在朝中辅政,也被诸侯看成奸臣。

虢石父而后又有虢公翰,一直留在周原故国,此时闻说宜臼僭立,故此扶持幽王之子余臣为君。在周人看来,宜臼为争王位,竟勾结申国、曾国、犬戎,洗劫丰镐二京,弑君杀父,就是叛国大逆。故此周原诸侯宁立臣余,也要反对宜臼,因而出现二王并立局面。

周平王自知不是宗周六师对手,故此被迫东迁。

东迁之后,周平王乃封郑武公为上卿,因其控制成周八师。又拉拢晋文侯,加封秦伯为诸侯,赐封岐山以西土地。岐山本是携王根据地,周平王慷他人之慨以赐秦人;又借此向天下诸侯表明,丰镐二京故地还在自己手中,实乃一举两得。后为收买虢公反正,又将此旧地改封给虢国。当太子宜臼借外祖申侯之势,袭杀生父幽王之时,向犬戎借兵相助,则犬戎是平王盟友无疑。周平王东迁是为避开携王,而非犬戎,由此可知。

周平王东迁之后,很多山东诸侯并不支持,且不进贡。尤其鲁国,作为山东诸侯之长,一直拒绝承认周平王天子身份,直至其驾崩。综上所述,周朝王权坠落,主要是因周平王弑君夺位,所谓得位不正;故此无限分封赏赐,以求诸侯国支持,最终导致造成周朝衰落。依此论之,东周王权不振,实与幽王无关。

于是只因王室不振,导致诸侯崛起。

头一个崛起诸侯,正是周平王小姨父郑武公掘突。武公因护送平王东迁,由此取得天子信赖,被委以重任。便乘周室衰微,又得专征伐,便逐步侵占东虢及郐地。

郑武公二年,占领郐国都城制邑,灭亡郐国;四年占领东虢都城武平,灭亡东虢国。然后横扫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皆都据为己有。

周平王对郑武公开疆辟土产生猜疑,遂遣使传旨,宣布收回制邑虎牢以东赐地。

郑武公故作大度,让出制邑以西大片土地,继而着力向东南地区发展,迁于郐国故地,建起新都。至此,郑国版图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騩而食溱洧,成为泱泱大国。

周平王八年,郑武公欲攻胡国,先将自己女儿嫁给胡国君主,以讨其欢心,懈怠其志。其后未久,便聚群臣,商议征伐之事。

郑武公:我欲用兵,众卿以为何国可伐?

大夫关其思:以臣观之,可先伐胡国。

郑武公:胡国,是我兄弟之国,且缔为姻亲。你说其可伐,是何道理?推出杀了!

消息传至胡国,胡君甚为感动,于是不再防备郑国。

郑武公知其内幕,遂趁机派兵偷袭,一举攻占胡国。

胡国被灭,天下大震,然而周王朝毫无反应。

诸侯封国见状,纷纷效尤,各成立军团,开始对外兼并,由是进入弱肉强食时代。

楚国君主熊坎号称霄敖,即位后便自称武王,都于丹阳。

周平王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axiazhenxiangji/read/86/3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