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 萧何之智 (2/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四 ↓

胜,勉强带病出征,于是两军相遇会甀。

英布军队精锐,高祖躲进庸城,壁垒坚守不出。因见英布列阵一如项籍,厌恶至极。

高祖率领诸将登城,手扶垛口下望,见英布在城下纵马扬威,来回奔驰。于是高声问道:卿今贵为王侯,分茅裂土,主宰一方,食邑数郡,何苦造反?

英布此时不愿自甘下风,诉其被逼之状,昂然答道:似你一般,欲做皇帝!

刘邦大怒,便命出城迎敌。汉军初战不利,高祖亲自纵马督阵,一时胜负不分。

正当此时,诸路汉军援兵陆续到至,加入战团,淮南军便即不支,终至败逃。高祖挥军追击,却不料一支流矢飞来,正中左肋,血流如注。诸将齐来救护,命医官拔箭上药。

汉帝叫道:无须顾我,只管追敌。必要擒杀英布,以消我恨!

诸将声诺,分兵护送天子归营,大军继续向南追击。英布渡过淮河,部下逃亡甚众。再战不利,拼力杀出重围,只引部下百余人马,逃到江南。

英布原是长沙王吴芮女婿,当时吴芮之孙哀王吴回在位,故此逃往江南,来依内侄。吴回却不欲叛汉,便遣使哄骗英布,诱其逃往南越,使其远离故巢。

淮南王上当受骗,引众到至番阳,即被长沙王伏兵所杀,死于兹乡民宅。

吴回既杀姑父英布,免不得流下几滴伤心之泪,命将其尸身送往汉营,献给高祖。

刘邦身受重伤,气愤难消,命将英布大卸八块,然后传首长安。

汉帝此番虽然成功平定英布叛乱,但受箭伤极重,时感恍惚。由此下令还师,率领大军返回长安。这日探马来报,前面途经沛郡,县中诸官及数千父老,出城三十里来迎。

高祖大为感慨,乃命大军就地驻扎,歇兵三日,自率五百护卫入城。因预感自己身受重伤,时日无多,乃命将家乡父老子弟全部叫来,大设盛宴欢会。

宴会自午至夜,众将及乡中父老豪情愈炽。酒酣耳热之余,汉高祖亲自击筑为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天子高歌,沛籍诸将和之。刘邦亲自起舞,眼泪四流,亲向沛县父老乡亲祝酒。

刘邦:人皆云游子悲故乡。我虽立都关中,但万岁之后,魂魄犹思沛县也。

众人闻之,无不泪下。

因暴饮终日,高祖次日便即不起,由箭伤引发旧疾。

诸将见此大惧,乃将天子置于软车之中,奉帝还都。

汉高祖还于长安,箭伤渐渐起复,接受百官朝贺,升朝理事。因先后铲除韩信等六个异姓诸侯王,于是便又分封九个同姓宗室为王,会集诸王众臣,宰杀白马为盟。其盟辞云:

国以永存,施及苗裔。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画外音:此便是闻名后世之“白马之盟”,直至后汉末曹操晋位魏王,此盟方才告破。只因汉帝重病,再也无力征讨四方。由此天下异姓之王,只有长沙王吴芮子孙得以幸存,并得善终,实为侥幸之至。刘邦复封九个同姓诸王,便为此后七国之乱埋下后患。

镜头闪回,叙说萧何。

此时满朝勋臣皆灭,三杰只余丞相萧何一人,作为百官之首。萧何知其利害所在,便在天子出征之际,将兄弟子侄及家族丁壮选派前线,名义参战,实则押给刘邦作为人质。

刘邦领兵在外,每次派遣使者回京,归时皆问同一问题:萧相国最近何为?

使者每答:相国忠体国事,几乎从来不得休息。

刘邦闻此,必然诏命赏赐萧何,但是心中不乐。

萧何屡获赏赐,问于众宾:我在长安,未随陛下征伐,然而屡得重赏,此为何故?

门客召平闻言出班,语出惊人:相国将有灭门之祸矣!

萧何惊问:此言何解?

召平答道:相国论功行赏第一,位居宰相,皇帝已再无可赏者。今主上亲冒刀箭,南征北伐,主公安居都城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则韩信在前,公继其后矣!

萧何:某公忠体国,从不与人争功,其谁不知?

召平:亦正因相国一直兢兢业业,皇帝必谓获取人心,以图作乱也。

萧何大悟,始改廉直作风。乃在关中强行低价购买百姓土地房屋,又放高利贷获利。

汉帝此后再遣使者至京,还归军前,再次询问:丞相萧何在京,今有何为?

使者便道:丞相今在关中强买强卖,求田问舍,以致民怨沸腾。

刘邦:以何为证?

汉使:臣不敢妄奏,今有百姓冤状奉上。

刘邦观其百姓冤状,非但不怒,反而大喜。

闪回结束,汉高祖是平定英布,返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axiazhenxiangji/read/86/3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