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硅基突围 (1/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孙正义离开后的十分钟。

    ARM总部,会议室,林斌坚决地说道:“你们的价格太高了,如果坚持1.6亿美元,按照ARM中国目前的收入,我们几乎要30年才能回本,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理应拥有公司的主导权。”

    两亿美元已经谈到了1.6亿,股安方面也“让步”了许多条件。

    对面的沃伦坚定摇头道:“你们的计算方式有问题,ARMv6和ARMv7的永久架构授权和架构修改权本身就价值15亿美元,如果我们无法主导,谈判无法进行。”

    “可你们只给了我们在大中华区销售的权力,这一限制已经分割了ARM架构的价值,这个条款下的穿透价值,实际上只是一个几乎空白的市场,我们需要自己去开拓一个空白市场,为此,ARM中国每年还要付出五千万美元的研发费!”

    后藤美树忿忿不平道。

    沃伦摊手,自信地笑道:“可你们保证了你们的系统未来五年的架构绝对安全和技术优势,不是吗?你们还将学到不少技术,去优化你们的「KOS」.这一点,我们会给你们提供支持的。”

    ARM这一方,反倒变得循循善诱起来。

    中方透露出的一些软弱似乎都在不遗余力地保障「系统安全」这一点。

    ARM管理层算了一笔账。

    ARMv6和v7架构的折旧周期也就5-6年。

    每年五千万美元的研发费用,如果合资公司没有足够盈利,就要由中方填补。

    而这笔资金产生的研发成果,是双方共享的。

    如果把物理IP库优化和45nm PDK工艺设计套件等技术研究放在中国,研究成果的最终沉淀会在ARM总部标准单元库,中方仅能接触IP集成验证,拿到的专利使用权也受到ARM其他专利的限制。

    他们只要掌握主动权,就可以主导研发费用的使用方向,这是一笔绝对划算的生意。

    至于所谓「大中华区」的市场,他们认为确实没有太多销售空间,不是中国没有消费市场,而是中国的芯片几乎都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设计,只要把ARM中国的销售范围控制了,那么实际销售是在ARM总部产生的。

    中方真的能在几年内产生什么优秀设计成果来变现吗?

    不可能的。

    这就是一锤子买卖。

    中方提供一笔一次性保护费买到入会资格,每年再缴纳5000万美元的会员续费,等到ARMv7.1再次升级以后,他们再视中方的合作诚意,决定要不要继续授权接下来的版本。

    在他们眼里,这家中国公司其实很聪明,利用合资的形式长久确保了他们的系统不会因为和欧美对手竞争而被一些强势厂商提出让ARM断供的要求,这是十分明智的避险行为。

    但对ARM来说,这将又是一次对未发达国家技术出口的成功案例,他们靠对方的技术刚需占尽了便宜。

    此时,林斌的手机震动。

    他看了一眼来电,立马抱歉起身,走向门外。

    眼神巡视了一下,来到了一个监控的背后区域,有意“躲避”了摄像头的探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好我重生了!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uanhaowochongshengliao0/read/97/44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