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现在王洪昌却是明白了,北疆的野心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大。
“这这这~”
“大都护,这恐怕不行啊!”
王洪昌心中着急,抬起头来哭丧着脸看向李骁说道。
“大都护,耕地可是百姓们的命根子啊!”
“您要是让百姓们把吃饭的家伙都给交出去,是真能饿死人的。”
六十万两银子和二十万石粮食虽然很多,但顶多就是让城中大户和官员们肉疼,以后也能慢慢的从贱民手中压榨回来。
但若是没有了耕地和草场,那可就真是断了命根子啊。
“大都护,要不这样可好,以后将田税增加一倍~”王洪昌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说的虽然可怜,但李骁却是笑了,目光中更加透露出了几丝冷厉。
王洪昌的办法实际上就是包税制。
耕地依旧是这些大户的,他们每年都会将足够的税银和粮食交给大都护府。
至于其他方面虽然没说,但只要这些官员、大户还在,耕地还掌握在他们的手中,那么凉州城话语权自然也就还在他们手中。
北疆军只是凉州城的太上皇而已,真正办事的还是这些官员、大户。
而且为了应付北疆的钱粮,他们必然会将压力转嫁到百姓们的身上。
高税收、高田租!
不仅要满足北疆军的钱粮所需,他们自己也定然会从中捞取好处。
百姓们怨声载道,最后只会将仇恨转移到北疆的身上。
起义、暴乱随之而发,甚至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逼的北疆军不得不放弃凉州。
对于这里面的关窍,李骁一眼就能看明白。
骗骗那些底蕴浅又没见识的女真人、蒙古人还行,拿这套来对付李骁就不行了。
因为在他的规划中,未来的北疆并没有这些传统士大夫的地位。
甚至就连当前的张兴华、陈冲等人也都只是过度而已。
北疆的统治根基,始终都是北疆武人集团,始终都是六镇。
李骁已经加大对六镇子弟的教育投入,要求这些二代、三代们在继承先辈骁勇善战的前提下,更要识文断字、明心算法。
等到十年后,越来越多的六镇子弟成长起来,北疆的底蕴将会更加深厚。
传统士大夫阶层将会逐渐失去统治基础的作用,想要当北疆的官,首先要是个军人。
所以,从凉州开始,李骁将耕地收归公有,以后也照比此例。
这个政策的实施,固然会加大日后攻略中原的难度,导致各地士大夫豪强的坚决抵抗。
但还是那句话,北疆不是非士大夫不可。
李骁宁可推迟统一中原的时间,也要先练好内功,为北疆的统治锻造坚实的根基。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