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彼此相护相守,青梅竹马,情深义重,自己却没有这等福分,只是半路过来的,情分终究差了不少。
……
在场的薛姨妈和王熙凤,听说贾环也去国子监读书,虽然有些惊讶,但也不太放在心上。
但贾母听了这事,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复杂,因自己最疼的宝玉,从小就厌恶读书科举之事。
巴望着宝玉读书进学,将来能像贾琮那样风光,即便贾母有些老糊涂,也知道是万万不能的。
但是宝玉不能读书风光,不代表其他子弟也不能,虽说环小子是个顽劣性子,也是个不爱读书的。
但阖府的人哪个不知,三丫头从小就和琮哥儿亲近,架不住琮哥儿爱屋及乌,一心要拉扯她兄弟。
而且,琮哥儿自己就曾是庶出,他看同样庶出的环小子,只怕还会更顺眼些。
他虽在我跟前礼数周全,从来不会提起宝玉,更不会当面说宝玉坏话。
但贾母人老成精,还是能清晰感觉出来,这琮哥儿心里不待见宝玉,确是千真万确的事。
他是个能为极大的人物,要是他念着三丫头的情分,真的下大功夫调教环小子。
最终把那小子调理出什么名堂,那可是保不齐的事情。
……
琮哥儿读书的本事,那是万里挑一的稀罕,贾家即便福分再大,也绝计出不来第二个。
他如果调教环小子,即便考不上进士举人,要是考上个秀才,那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这东边日出西边雨,两相比较之下,环小子就生生盖过我的宝玉。
依自己儿子的性子,从此必定高看庶子一眼,也会愈发膈应我的宝玉。
难道这府上出了一桩以庶压嫡之事,竟然还是不够的,还要再出第二桩。
贾琮以大房庶子出身,异军突起承袭荣国爵,虽然眼下贾母已接受事实。
但是每每想起此事,贾琮袭爵除了带来外在风光,对贾家内里的嫡庶颠覆,更让贾母心有余悸。
当初袭爵圣旨之上,那句:生母杜氏御封五品诰命,位份端重,生子卓绝,可堪长房嫡脉,可传血统淑正。
单凭这一句,御笔金口,皇权圣命,便能母以子贵,将身份不堪的烟花女子,生生扶持成荣国长房嫡脉。
圣旨颁布第二日,礼部亲派官员主持,更换贾家宗祠中杜锦娘灵位,转侧为正,以应荣国爵位正溯。
此事贾家人都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愿大肆张扬,更不愿旁人轻易提起,其中尴尬之处,难对人言。
……
贾母其实也不喜大儿媳邢夫人,但不意味就愿看她落得如此下场,毕竟她是自己长子的未亡人。
邢夫人自东路院迁居西府,一直蜗居内院,闭门不出,恍如人间蒸发一般。
即便到荣庆堂向贾母请安,每月也是寥寥无几,而且都趁堂中无人之时。
不仅回避迎春黛玉等姊妹,更要紧是回避贾琮,免得遇上太过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