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夏家,不好失了礼数。”
王夫人说道:“老太太说的就是,方才送走了夏太太,便让王婆子去外头走动,筹备各式迎娶聘礼。”
贾母知道这位王婆子,是儿媳妇从娘家带来的心腹,不仅办事干练,还识文断字,是王夫人左膀右臂。
贾母笑道:“她也是个老练人,让她去办此事,倒也让人放心。”
王夫人虽对宝玉成亲之事,心中忧惧极深,但知贾母是内宅老练之人,不敢在她面前露出半点破绽。
该说的话,该办的事,一桩都不敢落下,以免贾母因此生疑。
况且不管后事如何,宝玉和夏姑娘的婚事,势在必行,该要的体面和好处,她也不会轻易放过。
说道:“老太太,宝玉是国公爷嫡传血脉,老太太最疼爱的孙辈,他成亲立室,是一桩大事。
且宝玉娶的是夏家独苗千金,神京城内众所皆知,桂花夏家是皇商翘楚,家财万贯,十分富贵。
荣国府娶这等大户富贵小姐,一应聘礼和婚仪所用,儿媳觉得万不能马虎,必定要事事丰足妥当。
不然儿媳妇娶进门来,宝玉脸上也无光彩,要是失了荣国府和老太太的体面,那就更因小失大。”
……
贾母是内宅老妇,听王夫人这些话,哪里不知媳妇话里意思,不外乎让西府公中拨银办喜事。
问道:“你是宝玉的亲娘,自己儿子成亲,用度多少能撑起体面,你心中筹算需用多少银子?”
王夫人说道:“要是放在以前,宝玉成亲这等大事,满破总要用上一万两,才能符合荣国体面。
但因琮哥儿降等袭爵,西府少了五百石爵产,公中没有以前丰足,这些情形我也是知道。
我想公中只拨八千两银子,其余不足我和老爷设法贴补就是,不好让家中支用过重。”
王夫人此话一出,在一旁服侍的鸳鸯,虽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多少有些鄙夷。
心说二太太倒是好算计,开口就让公中出八千两,拿给自己儿子娶亲,八千两和一万两有何区别。
听二太太话里的意思,少了二两千银子,倒像是她给了西府多大体恤似的,这话委实有些可笑。
如今可是三爷继承家业,西府公中一分一毫,都是三爷的私产家当。
让三爷出八千两银子,给自己的堂弟成亲做面子,算哪门子道理,这到底算哪个娶媳妇……
……
贾母听王夫人开口就是八千两,心中也是一惊,顿时觉得有些头痛。
虽说贾家大房二房还未分家,宝玉成亲这种大事,西府公中拨银贴补,也算符合家门礼数。
但眼下形势已大不相同,大房琮哥儿奉旨承袭家业,西府每一两银子,都来源西府爵产祖业。
按着宫中圣谕,宗法伦理,可都是这小子的家当。
贾母当过多年管家太太,自然清楚贾琮承爵以来,因西府爵产缩水,公中整年进账不过万两银子。
去岁王熙凤掌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