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皇榜隐仇隙 (4/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杨宏斌和林兆和告辞,便急匆匆返回官衙。

    林兆和的滑竿被抬下大理寺衙门口石阶,他回头看了眼杨宏斌离去的背影,眼神中若有所思……

    ……

    大周宫城,乾阳殿。

    大理寺卿韦观繇躬身侍立,御案之后的嘉昭帝,正在仔细浏览大理寺文牍。

    这些案牍涉及人员,既包括会试舞弊案主犯、从犯,也包括贪污入罪、问询返归等一众春闱官员。

    案牍内容为人犯供述画押、大理寺审定论断,三法司刑律量刑尺度,吏部对违矩官员处置意见等。

    嘉昭帝看到徐亮雄的供状文牍,脸色冷硬阴沉,问道:“徐亮雄的量刑,依据为何?”

    韦观繇听了嘉昭帝的问话,心中猛然一跳,此案所有供状判定,最难的就是徐亮雄的处置之法。

    韦观繇数次入宫觐见,向嘉昭帝禀奏案情,就是为倾听皇帝圣意,把握裁定尺度。

    此次舞弊大案,取巧舞弊的额举子,可以严惩不贷,贪污败兴的官员,可以绝不姑息。

    这些举措能够导正士风、澄清吏治,都可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和说辞。

    唯独徐亮雄身为本届会试主考官,身份特殊,事关大周科举体面,颇有商榷之处。

    舞弊案因主犯吴梁自尽,已陷入十分尴尬之境,朝廷百官,士人庶民,疑虑丛生,议论纷纷。

    如果徐亮雄坐实为蓄意舞弊,天下士民心中,大周科举败坏如此,朝廷威信颜面将荡然无存。

    一向勤政治国颇有自矜的嘉昭帝,绝对无法容忍这等狼狈境况。

    而大理寺最终取证审定,徐亮雄所犯为失职泄题之过,并不是蓄意舞弊之罪。

    两者虽都是科举论罪,但其中罪责轻重,相差甚远。

    只有判定徐亮雄虽为科举渎职,却为无心之过,才能给朝廷科举清正,保住最后一丝体面。

    将科举舞弊案尽快尘埃落地,重拿轻放,让人快些遗忘,稳定朝局民心,才是嘉昭帝想要的结果。

    韦观繇依照皇帝圣意,私下和吏部、刑部等主官商议推敲,入宫奏报之前,又和熟悉案情的杨宏斌推敲细节。

    最终定下徐亮雄处置方案,撤职贬官,远迁云贵为七品县令。

    徐亮雄毕竟不是普通官员,而是正三品高官,这等处置对他已无异灭顶之灾。

    官场之人,谁也不敢保证,来日自己也会仕途跌宕,落魄难堪。

    所以,官员只要不是滔天死罪,三法司处置之法,多少都会留些余地,于人于己留些后路体面。

    按照韦观繇的观感,处置已足够严厉……

    但是嘉昭帝会有此问,说明皇帝觉得这还不够!

    ……

    韦观繇回道:“启禀圣上,此判定之法,印证徐亮雄怠职泄题,而非蓄意舞弊。

    保其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楼之扶摇河山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onglouzhifuyaoheshan/read/97/89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