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官场老饕,这种要紧关头,不愿留下丝毫话柄,也在情理之中。
……
王士伦所言重华初见,是当初永安帝六十五大寿,各部官衙主官入重华宫贺寿,发生的一件轶事。
当时永安帝在宫中摆设寿宴,与拜寿群臣饮酒谈乐。
期间永安帝曾向几位喜爱书法的重臣,展示那副珍爱的《般若心经》书法卷轴,以为彼此评鉴交流。
这几位重臣之中就有王士伦和陈默。
当年徐亮雄只是一名户部郎中,还未晋升左侍郎,远不是官衙主官,自然没有入重华宫贺寿的尊荣。
所以,王士伦和陈默笑言重华初见之时,他自然是茫然无知……
……
不过,徐亮雄对此事也不在意,一心评阅手中的墨卷,斟酌字句,撰写评语。
会试排名前十八名的贡士,他们的殿试墨卷才会越过同考官,直接由主考官评阅。
主考官评阅之后,会上呈皇帝御览,并从中遴选出一甲三名,以及二甲前十五名。
这些名列前茅的骄子,都是本次春闱大比,天下学子中最璀璨的光华。
由此可知,这十八份殿试墨卷,具备与众不同的份量。
每个主考官各自分到其中六份,数量着实不多,如果这六份墨卷经主考点评,最终被皇帝点入一甲,甚至被点中状元。
对于经手阅卷的主考官,可是极大的荣耀和机缘。
科举名入一甲者,只要不出现官场意外,积累数十年之功,基本都能位极人臣,这对于主考座师是绝佳的人脉根基。
王士伦和陈默,他们都已是六部魁首,精明老辣之人,或许不会太在意这种荣耀。
但徐亮雄正当年富力强,去年刚上位户部左侍郎,正是仕途勃发炙热之时,他对这等主考名望,可是看得极重的。
所以,他自然没心思理会,王士伦和陈默的言辞隐晦小事,而是全神贯注评阅手头六份墨卷。
……
不提徐亮雄心思筹谋,陈默又欣赏几眼手中墨卷书法,便开始凝神浏览起墨卷的内容。
只是看了开头两段,一双看似昏花老眼,目光渐渐亮起,甚至透出一股深藏的锐意。
他两个手指持续轻敲桌面,这是他心情激荡时的习惯动作,却没像方才那样发出惊叹之音。
他只是将那份墨卷仔细浏览两遍,提笔斟酌片刻,才洋洋洒洒写下十几字评语。
坐在不远处的王士伦,将陈墨评阅墨卷的神情,都一一看在眼里,脸色生出一丝微笑,显得有些意味深长。
……
三大主考官,只评阅十八份殿试墨卷,而且都是上策论,口诵佳篇,颇有些坐而论道的潇洒。
但十八位同考官就没那么惬意,他们要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三百多篇殿试策论评阅,排出大致的名次,时间紧迫,事务繁重。
因此文化殿东阁之中,同考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