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策问勘世道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到了第三日晨起,才开始仔细誊录完毕,之后便颇有些无聊,等候着日落时分属官过来收卷。

    ……

    三月二十四,清晨,当贡院登科鼓再次敲响,嘉昭十五年会试第三场,终于拉开序幕。

    春闱会试三场考较策问,相对于首场书经时文,二场公文书判,更具备宽宏实用之意。

    前朝之时,儒家治学鼎盛,会试三场,一贯以首场书经时文为重,三场策问考较,处在补充辅助地位。

    但是,等到蒙古铁骑肆虐中原,前朝遗民大批南渡,李天凌于山河破裂之时,乘势席卷中原,鼎定天下。

    大周李氏在战火枭杀中崛起,比起前朝皇族,少了儒家软糜之气,多了经世致用的凛冽之风。

    历史车轮拐入大周新朝,也使汉家传承千载的科举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动。

    到了嘉昭帝登基,其比之大周前代君王,更加崇尚实用之功,甚至对朝臣奏章骈四俪六,言之无物,都觉得十分反感。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天子的处事倾向,自然潜移默化于国家抡才尺度,于是会试三场策问的比重,也随之水涨船高。

    虽然碍于科举体系千年道统,大周科举之法,三场策问的重要性,不至于盖过首场书经之学,但已隐隐并驾齐驱。

    而且,会试之后举子登榜,便会迎来确定三甲排名的殿试。

    殿试为天子主考,而且只考较策问,过殿试者皆为天子门生。

    每次会试上榜的举子,多达数百名之多,头名为会元,其后依次排名,以至于和乡试一样,也有孙山末尾的雅事。

    但是,会试上榜的举子,即便榜上排名靠后,如有神鬼之笔的策问之才,一篇宏文得天子青睐,成败反转,同样也能金榜登高。

    因此,但凡举子心怀青云之志,有独占鳌头之心,无不是精通策问之学。

    贡院内三千余名应考举子,在经过了两场六日的考较,点灯熬油,绞尽脑汁,大多数人都已神思疲惫。

    但是所有的举子,在前两场考较之中,不管是不尽人意,或者是志得意满。

    没有人会有半点松懈,人人心中都牟足尽头,将剩余的精力和希望,都倾注在第三场策问比试。

    大周会试策问之比,和前程规制大同小异,也是出题策问五论。

    但是与前朝相比,也有所不同,主要出于务事而论,致事求深。

    因此,会试三场五道策问题,首题为主题,其余四题以首题为干,延展出题而问。

    上届春闱的策问制题,便是从首题派生出海政、河防、边事、征赋等四小题

    也就是说,策问首题是重中之重。

    如果首题答问写得不成体统,糟糕坏事,其余四题就失去根源,三场策问就会一败涂地。

    策问之学,比起严谨规整的书经八股,似乎显得更加挥洒,但是精深策问之学,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贾琮自从拜柳静庵为师,每年柳静庵都会给他列大量书目,涉及诸事百家,让他开阔视野,夯实策论根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楼之扶摇河山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honglouzhifuyaoheshan/read/97/89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