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你就看着吧,不用几年时间,东西两府可就差得越来越远了。”
贾琏在外面交际理事,虽也有七八分灵巧,但骨子里是个享乐的纨绔公子,哪里有王熙凤这样的精深算计。
听了凤姐这番话,也有些暗自心惊,不过还没事到临头,心中倒也不慌张。
在贾琏想来,家中不管怎么败落,几辈子老底总还在,还能少了他喝酒听戏几个银子。
王熙凤又问道:“大老爷的丧事都完了,二爷也早早去宗人府销户录名,怎么袭爵的事,到现在也没个动静,是不是有些古怪了。”
贾琏虽是闲散纨绔,但对承袭父爵还是很上心,说道:“这事的确太过拖延,我昨日为了这事,本想请宗人府经历郑裕抒吃酒。
想着和他打听袭爵之事,可他临时有事推脱了,只是说最近宗人府事务繁忙,让我耐心等待……。”
王熙凤说道:“这事也不能干等着,如今家里官面上的人物,也就老爷和琮兄弟,不过你那兄弟的路子,只怕比老爷要野得多。
我这两天去东府二妹妹那里逛逛,看看你那兄弟有没有主意。”
……
宁荣街,伯爵府,贾琮院。
书房之中静悄悄的,贾琮正在伏案读书,只有英莲陪在身边临帖,间或伺候茶水之事。
自从礼部宣诏,赐恩贾琮免夺明岁春闱,而他在丁忧期间去了官职,有了足够充裕的时间。
温习功课以备春闱下场,就成了他当下生活的重心。
芷芍、五儿、晴雯等都经历过贾琮科场之事,也清楚他应考时的读书习惯。
除了日常起居照顾愈发细致,又嘱咐院子里的姑娘,日常走动说话少些喧哗,以免扰了贾琮读书用心。
黛玉等姊妹即便来串门,也都只挑每日正午和日落时分,因为这两个时间,都是贾琮日常休憩时间。
如今他又像乡试阶段一样,每隔一些日子,便会上括苍山住上几日,听老师柳静庵授业解惑。
虽然他是乡试解元,按照科场惯例,只要下场应试,不出现大的纰漏,进士及第是囊中之物。
但是,他得到柳静庵教诲,就像是他那篇《士人明德不振》上所写:学人以书经取仕,陷于功禄妄志,而弃圣人教诲。
既然科场功名已为定数,又有了大量闲暇时间,倒让贾琮对当下的读书,变得更加松弛专注,读书的效果更胜往昔。
揣摩经义文章的初衷,也变得更加纯粹,他抛却了读书功利包袱,又得到柳静庵的时常点拨,时文策论方面更加上了层楼。
贾政听说他丁忧以来,并不荒废点滴光阴,只是闭门潜心读书,以待春闱,心中十分欣赏感慨。
贾琮明明已是板上钉钉的进士之身,却毫不懈怠疏懒,荣宠不惊,孜孜不倦,实在是他理想中读书人的模样。
贾政心情激荡之下,本已死了对宝玉科举读书的期盼,竟然又活过来大半,又开始起了督促宝玉读书的强烈欲望。
可惜宝玉被他打烂了屁股,估计还要猫在床上过完冬天,才有可能满足贾政对读书的遐想。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